【專題】憂病人及家屬善變 醫界盼醫病多溝通

黃譯萱 2016/02/02 12:21 點閱 10472 次
從事安寧醫療多年的醫師邱世哲認為,多溝通一定能將病人及家屬的焦慮減到最低。(photo by YouTube影片截圖)
從事安寧醫療多年的醫師邱世哲認為,多溝通一定能將病人及家屬的焦慮減到最低。(photo by YouTube影片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台北報導】《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醫界有掌聲也有擔憂,譬如有醫師擔心若病人的「預立醫療決定」(AD)和家屬期待不一,醫生夾在中間會很為難。對此,衛福部表示,法案中特別規定病人關係人不得妨礙醫生執行AD。此外,醫改會也建議在AD中加上「限時治療」的選項,讓病人能在觀察下先施救一段時間,即便無效,家屬也較能釋懷。

醫生不執行AD不罰

對於醫生是否一定要執行AD,《病人自主權利法》在審理階段便曾引起很多辯論。最初的版本規定,醫生若不按照AD執行將面臨罰則,曾是醫師的立委蘇清泉便極力反對,認為此舉不尊重醫師專業。後來的版本也決議將罰則撤除,讓醫生可以自由選擇,而病家若遇上醫生不願意執行AD,可自行選擇轉院。

此外,對於家屬態度,蘇清泉也擔心,若AD不符合家屬期待,恐怕會引起醫療糾紛,「我們尊重病人的善終權,但不希望因為執行AD而衍生出其他問題。」

對此,衛福部特別強調,法案中第4條第2項特別規定病人之關係人,不得妨礙醫療機構或醫師依病人就醫療選項決定之作為,可以讓醫師不受干擾,依專業執行病人的意願。

善變是常態

醫改會也建議,醫界在協助病人擬立AD時,可以讓AD更趨向彈性化,對治療不要僅限於「接受」或「拒絕」的選項,而能夠加上一段時程和觀察期,譬如「先插管觀察兩週」,若病情無起色再拔管,讓家屬覺得「已經盡力了」,對結果較能釋懷。

此外還有疑慮指出,病人及家屬的意願也常常會改變,讓醫生無所適從。面對病人及家屬的「善變」,從事安寧醫療多年、台灣安寧照護協會理事長邱世哲卻非常坦然,認為「變是常態!」

「AD也不該是靜態的,應是動態的,」邱世哲強調,醫療技術與時俱進,隨時都可能出現新的作法或技術,這時也不應該一板一眼地按照AD執行。「AD代表的是病人的價值和精神,其餘細節則應該多加溝通,」他相信,透過多溝通一定能將病人及家屬的疑慮和衝擊減到最低。

多溝通創造三贏

提案人之一、前立委田秋堇也面臨過父親重病的難題,曾多次以過來人的身分呼籲家屬學習「放手」,不要讓病人多受無謂的折磨。田秋堇指出,過去家屬會無法下決定,常是因為「不知道病人意願」或「擔心被指責不孝」等,她相信,現在有了AD做參考,家屬下決定會更容易,未來糾紛也會減少。

「醫生、病人、家屬三方都要努力。」邱世哲認為,除了醫師應該良好的溝通是為己任外,病人及家屬也要對法案保障的「善終權」有更多認識,並能尊重專業及體諒醫護的難處。他也希望,衛福部不要只讓醫師來承擔溝通責任,能夠加強相關人員訓練,讓社工、護理師等團體都能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