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恐怖攻擊如何改變了法國(20160110 法國快報)

邱慕天 2016/01/10 20:05 點閱 1127 次

《法國快報》 L’Express
恐怖攻擊如何改變了法國

2015年是可怕的一年,法國人已不需要雨果的詩,帶出情感的共鳴。2015年1月的7、8、9日連續三天爆發恐怖攻擊,愁怒交雜心緒攪擾了每個公民─言論自由、猶太社群都成了被針對的攻擊目標。11月13日的巴黎恐攻,更揭露了所有法國人都是「達許」(Daech,伊斯蘭國)的目標。

10個月間這個國家從「和平遭威脅的國家」惡化為「宣戰中的國家」;「拉警報的國家」變為「陷入戒嚴狀態的國家」。整個國家以公投決定了政府有權褫奪人民(若被判為涉入伊斯蘭主義)的國籍。

12月13日大區選舉送給了極右派「國族陣線」(FN)680萬票。儘管仍舉著自由、民主、人權之旗喊愛國,人們心中想的卻不再是黑人、穆斯林共融的社會,而是「我們祖先是高盧人」;狹隘的民族意識取代了普世價值的三色旗,定義了今天的「法國人」。

曾幾何時,反恐行動摧毀的不是恐怖份子,而是建國的根本精神。這種無處的不安全感,不正是默默地宣告著恐怖主義的勝利?

相對於此,左派天真地高喊「伊斯蘭與恐怖主義無關」,也顯得蒼白無力。他們對西方「政治神學」傳統思辨的認識趨近於二元和淺薄,在政治中看不到神學存在的空間、在宗教中排除政治的痕跡。這種笨拙的否定,正如哲學家馬賽爾.高歇所精確地指出:「我們以為是自己離開了宗教,實則是被它所蘊含的強大動能所甩開。」

「伊斯蘭信仰並不等於伊斯蘭主義,」曾訪問已故解構哲學家德希達的記者本博姆引用他的話說,「但後者對前者的挾持決不是一種偶然,而是靠著一種我們不能輕忽的力量。」

對當前左派政府,本博姆直言,它的挑戰在於為世俗主義(laïcité)法國的伊斯蘭教設計一套既是護具、又是拘束衣的盔甲,好讓文明開放的清真寺得以在這塊土地上驕傲豎立,而不斷在暗處做工的基要主義、使法國民主精神萎靡,而生命的毒酵也能夠被抑制。

http://www.lexpress.fr/actualite/l-express-du-6-janvier-2016-attentats-ce-qui-a-change-en-france_175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