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現在式的故事(20160103 倫敦書評)

邱慕天 2016/01/04 09:02 點閱 768 次

《倫敦書評》 London Review of Books
現在式的故事

「今天我的問題是:什麼構成一個好故事?」對於我的問題,教室內出現29張狐疑的面孔。我想,若是在別的課室場景,也許學生會答:「懸疑」、「能抓住我們的視角」、「衝擊的節奏」、「不要太多旁白」、「幽默感」、「機鋒的對白」、「意想不到轉折的結局」。但我這群平均18歲的學生沒答過開放式的問題,教室一片沈默。我決定給他們5分鐘思考。

大家拿出筆記本猛地抄寫下想法。滾動鉛筆的咔嗒聲、書寫的筆畫聲、桌椅摩擦地板的嘎吱聲、思考的低吟聲、橡皮擦的刷刷聲。5分鐘後,一個學生尤妮斯為自己什麼都沒寫而辯解說:「問題是,我們必須要聽到那個故事,才知道它好不好啊?」

我想起他們所聽過的故事是如此貧乏。這裡沒有電視、沒有電影院。只有在週日晚上或學期結束時會用投影幕放電影,但是螢幕跳躍、畫質不佳,學生睡著。這是南非邊境,如何解決他們文學想像力貧乏的問題?

政府的審查常讓我們看到去頭去尾的電影,大家對情節不連貫的東西早習以為常,也漸覺得只要看到一幕是完整的就夠了。

這裡孩子最熟悉的是動物擬人的彼此逗弄的民俗寓言,內容不有趣、對話不機智,時序甚至不連貫。寓意?有的話,大概是:少跟動物講話或玩,小心被反咬。

但今天,我鐵了心要告訴學生「故事很重要」──它時而讓我們會心一笑,時而發人深省。我說,政治家會說故事,因為他要打動你、得到你的選票。「我們的生命也是故事。我們必須讓我們的生命有意義。」

這堂課後來的發展,出乎了事前的意料…

http://www.lrb.co.uk/v38/n01/hilary-mantel/the-present-t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