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吉隆坡宣言》挑戰亞太區域經濟生態(林建山)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5/11/30 18:50 點閱 1742 次
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總共擁有6億2500萬人口,平均每人所得3000美元,可創造出GDP高達2.6兆美元的合計經濟產值,圖為越南傳統市場。 (photo by PROReSurge International on Flickr–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總共擁有6億2500萬人口,平均每人所得3000美元,可創造出GDP高達2.6兆美元的合計經濟產值,圖為越南傳統市場。 (photo by PROReSurge International on Flickr–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歷經長達13年的醞釀與妥協,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終於要在2015年12月31日生效啟動,這個聲稱15年後,能夠成為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並足可與中國崛起、印度飆升相爭勝的「超級單一化大市場」,恐將大大扭變整個亞太區域經濟生態,確實不容忽視。

東協十國領袖簽署的《吉隆坡宣言》共同聲明,宣佈東協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預計於2015年12月31日生效啟動;究竟2016年以後,這個新誕生可否直追歐盟(EU)前身「歐洲共同市場」(ECC)成為世界級區域經濟整合體,會如何改變整個大亞太區域經濟的基本生態,乃至對於未來全球經濟發展,會產生如何重要影響

【普遍關注的新議題】
目前東南亞國協共有10個正式的成員國家(合稱東協十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四個創始會員國),以及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新加坡、越南,另外還有一個候選國東帝汶和一個觀察國巴布亞紐幾內亞(自1976年起)。

這10個正式成員國家總共既已擁有6億2500萬人口,平均每人所得3,000美元,根據國際機構估計,現在就已經可以創造出GDP高達2.6兆美元的合計經濟產值,應該可以列名為全世界的第七大經濟體,早就已經擁有一股絕對不容忽視的全球性市場經濟力量。

【「統購統銷」戰略目標】
基於東南亞國家的天然資源豐沛及人口眾多,因此東協最早成立的初始目標是為了形成一個可以捍衛區域經濟的高凝聚力之「統購統銷」有機經濟體,本身就是一個規模龐然的全球供給面「農林漁礦原料供應體」,也是全球需求面「眾多消費人口的進口需求體」。

只可惜,這樣的願景理想,因為主要構成的各國種族、語言、社會文化及宗教信仰的隔閡差異,而一直都無法真正打破彼此行政疆界籓籬,也無法打破彼此經濟發展各行其是的慣性,以致直到今天,ASEAN相對於其他「區域經濟整合體」,都還只能算是「相當鬆散的經濟融合協作實體」,反倒是在1960年代初始成立時所策立的「統購統銷」戰略目標初衷,竟由成立在後的加勒比海經濟共同體及拉丁美洲經濟共同體,分別領先實現達成了。

【沒有建構策略規則】
在此次2015年11月22日《吉隆坡宣言》所再次強調「實化ASEAN整合成為單一市場」的政策目標,事實上,仍然沒有打破既往50年各國分立析離的零散鬆懈卻又疆界分明的困窘格局。

8大類項專業服務業人才的「可能自由開放移動(mobility)」而已,對於極欲有效取代中國經濟地位形成為「新興世界工廠」地位的「產業分工合作」、「特色重點產業科技發展的協力機制」、「專業工廠經濟人才投資開發及配置安排計畫」、「區域內及區域經濟間的統購統銷價值鏈之建置」等,則都依舊付諸闕如。

【對鄰近國家的挑戰有限】
這次的《吉隆坡宣言》除了滿足2007年設定要在2015年底前成立AEC的法制程序正義之外,真正看不到有如何改變區域經濟市場結構樣態或前瞻發展願景調整變革的新方向來。

整體看起來,似乎AEC的宣布生效啟動,能夠翻轉當前亞太區域經濟大生態的重點或程度,都極淡極淺。因此,包括臺灣在內的亞太區域經濟鄰近周邊國家,暫時還是保持觀望態度,祇要多加追踪觀察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生效啟動之後,其後續如何演進變化即可,既毋須過喜,也毋須過慮,其可能產生的波及效應與挑戰效應究竟多大多小之問題。

不過,這樣一來,對於蔡英文所將大力重啟的「南向政策」,卻真可能會為之添加了一份可夢幻想像的政治訴求魅力呢!務實不務實,則不會是蔡英文的關心重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