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共同體誕生 打造大型經濟圈

黃譯萱 2015/11/22 21:03 點閱 5424 次
東協共同體在明年1月成立單一市場、成為全球第7大經濟體。(photo by IAEA Imagebank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東協共同體在明年1月成立單一市場、成為全球第7大經濟體。(photo by IAEA Imagebank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綜合報導】東協效仿歐盟模式合作?東協(ASEAN)領袖22日在吉隆坡簽署《吉隆坡宣言》,宣告將建立「東協共同體」,預計成為全球第7大經濟體。但根據馬來西亞7月的統計,還有半數的中小企業搞不清楚什麼是「東協共同體」,遑論能為他們的經營模式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顯示要能成功帶動經濟成長,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全球第7大經濟體

根據《吉隆坡宣言》,從明年1月開始東協的10個成員國就會成為6億3千萬消費者的整合市場,包括3大核心支柱,分別是東協政治安全共同體(APSC)、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及東協社會文化共同體(ASCC),成為全球第7大經濟體。在東協共同體中,高達70%的商品不必課任何關稅。

馬來西亞購物網站「eOneNet.com」的執行長菲歐納‧唐指出,東協共同體成立後,類似eOneNet.com的企業便有機會進入更大的的市場,她強調,「馬來西亞只有28-29萬的消費者,但如果我們把東西賣到鄰國,預計可以賣到更高的價錢。」

光是去年一年,外資在東協成員國內的直接投資就超過1360億美元,比美國和中國都高,而東協作為世界第三大勞動力來源,現在成立單一市場,估計每年可吸引的外資會有穩定的5-6%漲幅。

中小企業霧煞煞

即便前景看好,東協共同體也將面臨一些挑戰,譬如7月馬來西亞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過半數的中小型企業完全搞不清楚什麼是「東協共同體」、更別提對他們的經營會有什麼影響。

馬新社的財金編輯麥可‧拉加指出,東協共同體在一開始也將歷經艱困期,之後則有賴各國共同調整政策,「東南亞的企業必須調整他們的方針,從因應單一國家到能因應整個東協的商業策略。」

《Channel NewsAsia》指出,接下來的10年,東協成員國都必須共同努力加深政經整合,並盡可能縮小薪資差距,「少了這兩大部分,東協共同體都不可能維持區域穩定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