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半島空難 預埋衝突火種(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5/11/02 19:53 點閱 1823 次
西奈半島,是連接非洲及亞洲的三角形半島,於1973年第四次以阿戰爭後,依《大衛營協定》,在以色列軍隊退出西奈半島佔領區,才歸還埃及。(photo by Wikimedia)
西奈半島,是連接非洲及亞洲的三角形半島,於1973年第四次以阿戰爭後,依《大衛營協定》,在以色列軍隊退出西奈半島佔領區,才歸還埃及。(photo by Wikimedia)

俄羅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班機墜毀西奈半島中部山區,失事原因還待調查釐清之際,「伊斯蘭國」(IS)在西奈的分支團體已宣稱擊落客機。在俄、埃官方未證實各方臆測前,西奈半島的戰鼓聲催,將危及西亞安全情勢。

蘇伊士運連接紅海與地中海,是通往歐、亞、非三大洲的重要國際海上交通線,聯結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大幅縮短東西方航程,每年承擔著全世界14%的海運貿易,不論是在國際航運或是地緣戰略上,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西奈半島,是連接非洲及亞洲的三角形半島,於1973年第四次以阿戰爭後,依《大衛營協定》,在以色列軍隊退出西奈半島佔領區,才歸還埃及。

恐怖分子愈發猖獗

自2013年穆西政權崩壞後,原本活躍於西奈半島的激進分子更加猖獗,取而代之的塞西政府祭出嚴厲的法律,打擊恐怖組織,並將矛頭指向穆斯林兄弟會,開始掃蕩穆兄會,使得半島居民和埃及政治體系更加疏離。

今年7月,「耶路撒冷支持者」(Ansar Beit al-Maqdis)發動一場埃及自從1973年齋戒月戰爭以來,死傷最慘重的襲擊,迫使西奈的政府軍對外宣布與極端組織正式開戰。「耶路撒冷支持者」組織在伊斯蘭國(IS)崛起後宣示效忠,並更名為「西奈省」(Sinai Province)繼續興風作浪,西奈半島內戰一觸即發。

俄羅斯密集轟炸敘利亞境內包括IS在內的反抗軍據點,外界猜測班機可能遭「西奈省」組織,為報復俄羅斯軍事行動所為,「西奈省」更不諱言地聲稱是他們所為,但並未獲得俄、埃兩國證實,但也有專家以飛航高度認為不可能是被擊落。去年7月17日馬航MH17,在烏克蘭境內3萬2千英尺上空墜機,記憶猶新。

歷經年餘的調查,荷蘭政府正式公佈失事調查報告,確認這架航班是被俄製山毛櫸地對空飛彈擊落。這次墜毀的俄羅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班機,高度則在3萬1千英尺,外界以高度解讀墜機非擊落,在正式調查報告出爐前,都只是臆測之詞。

西奈半島再成交火處

西奈半島在穆希遭罷黜後,已成為埃及政府軍與「西奈省」恐怖組織交火熾烈之地。原本只是侷限在「埃及內戰」的戰火,一旦科加雷姆航空公司班機墜機事件是被證實是「西奈省」所為,勢必激起普丁的怒火,加以反擊,繼轟炸IS之後,再把目標轉向西奈半島。

此舉雖可能正中塞西總統的下懷,導入俄羅斯軍力對付「西奈省」,相對也提供莫斯科另一個介入中東局勢的戰略據點,直接影響西亞的均勢,甚至誘發西亞地緣政治板塊運動,絕非華府所樂見。山雨欲來風滿樓,西亞情勢的發展更難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