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起風雲 美中之間我難為(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5/10/28 18:55 點閱 1849 次
美國華府不顧北京當局強烈警告,拉森號驅逐艦進入南沙群島渚碧礁12浬水域。圖為拉森號(photo by Wikimeia)
美國華府不顧北京當局強烈警告,拉森號驅逐艦進入南沙群島渚碧礁12浬水域。圖為拉森號(photo by Wikimeia)

華府不顧北京當局強烈警告,拉森號驅逐艦進入南沙群島渚碧礁12浬水域。面對南海新形勢,處在美中兩強之間的台灣,除了倡議和平外,更要避免在美中之間選邊,但仍應持續對外主張南海諸島主權及其相關權利、強化太平島和東沙群島的防務等作為。

周邊諸國難免波及

對中國在南海擴張海權的行為,美國的底線是維護南海航行自由,一方以建島礁造機場宣示主權,一方以艦艇穿越「公海」海域,美中在南海問題上短期內難有良性互動,雙方角力掀起的南海波濤,周邊諸國必然會受到波及。

美國透過拉森號的行動,一方面召告亞太國家其落實「亞洲再平衡」戰略的決心,另一方面則明確表達抗衡中國的意圖。換言之,南海局勢的發展,美中雖停留在軟性圍堵和外交抗議之上,在雙方自制下,仍維持「競而不破」之局,但已接近臨界點卻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的亞太戰略中原本就視南海為國際水域,將南海視為切入東南亞國協的戰略議題,強力主張援用公海航行自由。歐巴馬府執政後,對南海政策更趨明朗,設法拉攏東南亞各國,藉此制衡大陸,但也避免激怒北京。

中國的意圖與能力

中國向來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認為一旦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將會導致外國勢力介入,中國的南海政策主軸是主權屬我、擱置爭議與共同開發。前國務卿希拉蕊在「東協區域論壇」提出公海航行自由、多邊協商與尊重國際法等主張,引來中國強烈不滿,認為華府的主張等同對中國主權的挑戰。

至於中國對南海的主張和行動,可以分從「意圖」、「能力」和「內部政治」三方面進一步探究。中國在島礁填海造地,明顯是伸張主權,藉此掌握南海的能源與資源,同時做為反制美國對中國海上圍堵的突破點。

而執行此戰略的能力則建立在強化海軍軍力投射能力之上,中國近年增強航母艦隊戰力,以及遼寧號航母在南海演訓,已證明其維護領海主權的能力。習近平雖是「裸上」的國家領導者,但藉由包括「打貪」、「一帶一路」等系列內外政策的推動,已完成內部政治整合權力佈局,絕對有執行護衞主權到底的決心。

南海問題複雜難解

歷史與國際勢力糾葛,使得南海問題複雜的程度,很難以國際法徹底解決。我國在憲法中確立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及其周邊海域屬中華民國固有疆域,不論從南海的歷史、地理及國際法來看,都具有對該四群島及其海域享有國際法上之權利的堅實基礎,台灣就沒有理由在《南海行為準則》中缺席。

針對南海詭譎情勢,馬英九總統提出「南海和平倡議」解決爭議立意良善,但是,台灣在美中兩強之下難為小,加上與東南亞國家難以進行外交折衝,一旦陷入選邊站的尷尬處境,反而不利於國家安全。趨吉避凶是台灣唯一的選項,沒有戰略漂流和模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