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害怕被裁員 憂鬱症先來報到

許瑋哲 2015/10/27 18:08 點閱 5896 次
過度擔憂工作狀況可能會導致憂鬱症。(photo by Chris Connelly on flicke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過度擔憂工作狀況可能會導致憂鬱症。(photo by Chris Connelly on flicke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許瑋哲台北報導】「經濟不景氣時,我每天都在擔心裁員名單上會有我名字,久了我就得憂鬱症了。」深受裁員風暴的林小姐坦承自己得憂鬱症的經歷。身心科診所院長黃偉俐醫師27日表示,在面對經濟壓力,憂鬱症及輕生人口也變得越來越多。身心科醫師賴虹均指出,當對事物、人生感到無望時,立刻求醫,諮商並不代表病情嚴重。

根據行政院勞動部統計,十月中通報無薪假人數高達1239人,創下20個月以來新高,連續兩個月突破千人。曾任職於國內電子大廠業務的林小姐,3年前公司受景氣影響,每天都在擔心下一個被裁員的就是自己。讓原本樂觀的她開始悶悶不樂,睡眠品質也大幅降低。

「當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快樂時,便開始將自己關在家裡,不想見人。」林小姐表示,「但後來察覺自己生病了,透過專業的諮詢,才知道自己是重度憂鬱患者,還好與醫師配合,討論用藥情形之後,情況越來越有起色。」會場上林小姐露出自己開朗的笑容,也非常滿意也回到職場後的新生活。

黃偉俐進一步說明,面對大環境情況普遍低落,身心科門診量也逐漸增加,「過大的工作壓力、無薪假人數增加或夫妻不睦等問題,都可能造成民眾受焦慮症。如今年已經出現好幾個父親帶小孩一起輕生的遺憾案例,當工作、感情、生活同時出問題有關,憂鬱症會變得更加嚴重。」

賴虹均表示,容易緊張、擔心的人,在景氣低迷之際得到焦慮性或情感性疾患的機會很高。她建議,「及早思考自己未來就業方向,做好職涯規劃、開源節流,規避風險、培養休閒興趣,調劑身心狀態和釋放壓力,若發現真的生病了,就要趕快就醫,就醫不代表病情嚴重,而是早期治療才能避免憾事。」

黃偉俐院長提醒,憂鬱症患者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造成情緒的大幅波動,但透過專業協助及正確的診斷,並且搭配用藥治療,患者就能夠抒發心理壓力,讓憂鬱的症狀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