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卵仍有風險 醫師:不值得鼓勵

余祥 2015/08/25 18:02 點閱 16150 次
國健署長提醒女性捐卵前,應先充分了解資訊和風險再下決定。(photo by TVBS截圖)
國健署長提醒女性捐卵前,應先充分了解資訊和風險再下決定。(photo by TVBS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余祥台北報導】「每個月都會排卵,不用也浪費,還可賺取9萬9千元營養金。」不少年輕女性抱持此心態捐卵,北醫婦產部主任醫師劉偉民25日表示,「捐卵就是動手術,而所有手術都有風險,以捐卵賺錢、傷害身體的行為非常不值得鼓勵。」國健署長邱淑媞也回應說,除了有手術的風險外,還可能「卵巢過度反應」,會腹脹或想吐,「女性捐卵前,應充分了解資訊和風險!」

【不要為錢忽略風險】
國健署表示,現行「人工生殖法」規定,20歲以上、未滿50歲的男性以及20歲以上,未滿40歲的女性,經人工生殖機構檢查及評估後就可以捐贈精卵。但國健署提醒,「民眾於捐贈前一定要確實瞭解捐精卵的流程、風險、副作用、權利義務等充分資訊,避免因為捐精、捐卵可獲得營養費,而忽略可能的風險。」

「20幾歲的少女因為打排卵針造成卵巢過度反應,腹脹大出血,差點送命,」外科醫師劉育志23日在《蘋果日報》專欄分享,男人捐精子過程簡單,只要幾分鐘就能搞定,但女人捐卵子過程則是個大工程。「捐贈者需要連續7天施打排卵針,並用超音波追蹤,等卵泡夠大,再取出卵子。」想要取出卵子還得全身麻醉。

【恐造成卵巢過度刺激】
署長邱淑媞解釋,在捐卵過程中,因為會注射大量排卵藥物,可能會引發藥物過敏、注射部位血腫、硬塊或感染、乳房脹痛、卵巢扭轉等,嚴重的「卵巢過度反應」,還會腹脹、痛或胃痛、噁心、嘔吐等。劉育志提到,刺激排卵的過程中,約有3成婦女會出現輕微「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約1至2%會出現嚴重「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另外,劉偉民進一步解釋,「取卵是侵入性手術,不論是半身或全身麻醉都有風險,可能造成麻醉劑過敏、肺炎、心律不整、心臟停止、肺水腫等現象,而在取卵的過程中,多少都會造成身體損傷,例如,胃腸道、陰道受損或是出血感染等。因此他認為,「年輕女性不應該抱持著用卵換錢的心態捐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