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吃海鮮 食物中毒風險高 (李武忠)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5/08/03 09:24 點閱 2656 次
在台灣、日本及東南亞,每年都有相當多病患因食用被弧菌污染的海鮮而發生食物中毒事件。(photo by cegoh on pixabay)
在台灣、日本及東南亞,每年都有相當多病患因食用被弧菌污染的海鮮而發生食物中毒事件。(photo by cegoh on pixabay)

套用時下流行金句:「夏天到了,就是要吃生猛海鮮啊」!只是海鮮容易腐敗,從捕撈、冷凍、加工、運輸、市場、餐廳到吃進消費者肚子裡的每一環節,都存在遭到病菌污染的風險。

近年來,美國境內即經常發生民眾吃生魚片中毒案例。根據美國聯邦疾疾管制中心最新報告指出,已有11個州爆發沙門氏桿菌疫情,目前陸續通報共62起民眾可能因食用市場售生鮮鮪魚壽司感染沙門氏菌的案例。

【沙門氏菌易感染】
沙門氏菌是一種相當見且傳染力極高的致病菌,好發在潮濕悶熱的夏季,通常係透過未正確處理的食物來傳播,患者在吃下被汙染的食物後12到72小時之內,會出現急性腹瀉、腹絞痛或發燒等症狀。發病症狀比較嚴重的人,常常因為脫水而必須住院治療,抵抗力較弱的人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建議孕婦、老人和免疫能力較差的民眾應該避免食用生魚片。

事實上,除了沙門氏菌外,弧菌也經常感染牡蠣、蛤蜊、生蠔、螃蟹等,如果食用了遭此菌污染的海鮮會引發食物中毒。在台灣、日本及東南亞,每年都有相當多病患因食用被弧菌污染的海鮮而發生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病原菌有腸炎弧菌、創傷弧菌、霍亂弧菌等,美國佛羅里達州今年也發生生食海鮮感染創傷弧菌死亡的案例,日本及台灣地區則均以腸炎弧菌最主要。

【推SOP及認證制度】
生魚片屬未經烹煮熟化的魚肉,不僅新鮮度要求高,更要防止出現有病源菌和寄生蟲的污染及腐敗的發生。不管是任何生魚片,只要解凍後在一般常溫下超過半個小時,就會開始滋生細菌;尤其生食及熟食所使用的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記住時間及溫度是影響海產品中致病菌生長速度的重要因素。為讓食客安心,有必要建立一套生魚片製作標準作業流程(SOP)並推動優良生魚片製售場所認證制度。

政府應該加強宣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廣的食品安全5要點即: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確保將食物做熟、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儘管海鮮營養豐富,美味可口,若誤食不乾淨的海鮮常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傷害,甚至賠上寶貴性命。

食品安全人人有責,唯有從生產者、加工業者、販運商、零售商、廚師、消費者都能確實遵守規定並做好把關工作,才能讓人吃的安心,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