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爆案 考驗醫療資源調度能力-專訪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 (20150703 醒報人物現場)

醒報編輯部 2015/07/06 17:35 點閱 5069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石富元(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記錄整理:陳怡伶、陳昱穎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石醫師您好,不知道您為何會投入急診醫學的研究,急診室是個非常專業、非常特別的單位,在傷患的緊急處理上非常重要,請跟我們分享多年來研究緊急醫療上的感想?

【急診挑戰性高】
石富元:我畢業退伍後第一年就投入這個急診醫學的行列,後來出國進修主要是災難醫學,研究大災難時相關的緊急救護,這更是特殊,也因為這些特殊機緣,所以了解災難的情況。

問:就一般醫學來說,我覺得急診是最困難的,第一,在很緊張的短時間之內要做判斷和處置,如果處置不當,可能就會延誤病人的病情;第二,很多醫院沒有能力也沒有人力開辦急診醫療,因此無法應付緊急狀況,請您說明急診醫學的重要性。

石富元:人難免會遇到緊急的狀況,這些緊急狀況,需要最有經驗,而且需要迅速的處理,如果沒有及時處理,事實上會產生非常悲慘的後果。這個部分,我認為挑戰性非常高,所耗費的資源也非常大,事實上有很多人視若無睹,對我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

【後續處理更棘手】
問:這段時間遇到八仙樂園發生意外爆炸、起火,就會發現整個社會醫療體系,有沒有辦法應付突然跑出來近500位嚴重燒燙傷的病人,在這件事情上,石醫師本身研究急診醫學,也是台北區緊急應變中心的執行長,還研究災難醫學,請問您對整件事情怎麼看,如果是您在調度,你會怎麼做?

石富元:突然發生500個燒傷者,這算是蠻嚴重的,在世界上各個城市發生爆炸、起火大概都沒有那麼多,燒傷病患的維護成本很高,緊急狀況就是用現有的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這是急診醫學最重要的部分。針對災難事件,我個人看法,初期對患者已有適當的處置,只是後續還有很漫長的路,還有很多的關卡,需要大家繼續努力。

問:照石醫師剛剛所說的,全世界很少發生這樣一個突發大量的狀況,也很難應變,一般也沒有預備足夠的資源嗎?

石富元:大災難本身就很罕見,所以才稱為大災難,如果天天都會發生,那這就不會是大災難了,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醫療資源準備在那邊,十年都不用,這個事實上也不符成本效益。如果針對一個緊急狀況,需要這麼多的資源,就必須靠跨區的互助,這個部分在災難醫學是最基本的開始。

【緊急救助有三環節】
問:您剛剛提到說,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的調度,包括檢傷分類,怎麼樣後送,這些都是要有演練,才能做的很純熟配合,醫院和醫院之間不見得會合作,管理體系也不一樣,大醫院、小醫院、國立、署立醫院指揮體系都不太相同,平常國家衛福部在這方面有沒有緊急編組或任務編組的演練或分工?

石富元:每家醫院大概每年都會做如此大量傷患的演練,這個部分本來就有規定,消防局每年也會做演練,緊急部分分為三個環節:第一,事故現場醫療救護站;第二,醫療站到初步的急救責任醫院,做初步的評估和整理;第三,急診室到確定治療的地點,這確定治療的地點有可能是自己的醫院,也有可能是轉到適當的醫療院所。

以這三區段來看,後面兩區段,我想大概是這次能做的,我們的醫療資源或是應變機制,大致上已經盡其所能。第一環節是這次比較有問題的地方,很多的病患從火災開始那一刻,一直最後送到救護車後開始往醫院,其實已隔了很久的時間,這段環節是未來必須檢討的部分。

該如何去執行?必須在救護站做初步的處理,中間時間如果過長,病人中途很可能會喪生,所以為什麼不把全部病人放在燒傷中心,問題在於如果時間延誤過長,第一階段就有可能死在這個路上。救護技術員本身的訓練,在大量傷患的應變是所有的EMT教育訓練一個重要的部分。

【緊急分送的三原則】
問:在這個過程中,事故現場就要有一個救護站做緊急處理,然後才能後送,後送到哪裡也要看傷勢的嚴重性和醫院資源來配置。

石富元:後送病人有三個原則:「就近、適當、分散」。第一「「就近」,當然最好能送近不送遠;第二「適當」,這個地方有初步的能力;第三「分散」,希望每有一家醫院因此過度負荷,來降低醫療病人的水平。這部分有一定的困難度,希望人員能盡他們所能、做好這件事情。

問:這中間也牽涉到誰在現場作指揮,是消防署人員,還是衛福部的人?到底大家聽不聽他指揮,舉個例子,如果家長對這家醫院不信任,或者家長覺得我有熟的醫生,這種情況會隨者傷患的家人意願,實際上在很專業的調度上,適合去哪裡也會產生摩擦吧?

石富元:第一個階段和第二個階段,世界上每個國家能夠讓民眾自己選擇,會產生問題,比如是以色列,以色列如果有大量傷患,你沒有到指定的醫院,沒有人會收你,處理完之後,指定醫院如果覺得有需要再轉,才會轉到適當醫院做選擇。剛剛講的問題生在第三階段,台灣的就醫者是可以自己做選擇。

問:可見指揮應在最適合的地點、最好的醫院、能分散的得到醫療。上一次發生公共衛生狀況的是SARS,當初大家不太了解SARS,它的傳染性、所需要的負壓病房,也考驗我們如何去應付。

【重要科別人力缺乏】
石富元:台灣大量傷患也蠻多的,譬如前不久的空難、高雄氣爆,至於SARS是非常特別的情況,牽涉到少有、罕見的資源,就算是傳染病隔離,特別是負壓,這個是讓大家第一次學習到這個特別性。

問:其實這次的意外,需要大量外科醫生,但外科醫師長期缺額,也就是內、外科、兒科、婦科等四大科的人力都非常的缺乏。很多學生畢業後,選擇從事牙科、醫美等小科,反而重要的科人力缺乏,當面臨大量需要時顯得捉襟見肘,願意學習這些重要科別的人,就會更吃力,您覺得醫政單位應該如何去調度或是協助?

石富元:應該學習美國系統,因為各個科所有醫師的數目,是牽扯到所有、現在整個社會未來的需要,一個醫生的養成需要經過多年,如果沒有預先做規劃,到時候真的人力缺口,要補回來要可要5年、10年。對於實習醫師要選擇哪個科,需有管制。

台灣在這部分比較自由,導致大家都往輕鬆的科,真正對人命相關的科,反而比較少人走。我想說醫師真正的核心價值,還是能夠救人命,我想這部分大家必須嚴肅去面對,也希望各個階層支持和努力。

問:我想請教石醫師,您為什麼會學擇急診醫學?我知道急診是很辛苦,第一,會突然面對傷患;第二,要及時做出處置,挑戰非常大。您是什麼樣的機緣,哪個老師或者在哪個的狀況下,使得您覺得願意面對急診醫學的挑戰?

【台大首先成立急診所】
石富元:我常常跟其他人說,是我「腦筋壞掉」,所以我才會去做。(笑)年輕的時候我蠻愛挑戰,面對一個生死的關頭,如果可以把人救回來,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而且這些事情總要有人做,所以台大第一個成立急診醫學診所,我剛退伍回來就投入,直接打工開始做。

問:您多年來進出急診室,在看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感慨,很多的意外是出在交通嗎?

【看淡名和利】
石富元:我在急診天天看到各種人的悲劇,意外事故、心肌梗塞、中風、一些突然發生的疾病死亡,很多悲慘事情都在裡面發生,在這邊我感受到人生命的脆弱,每個人應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對我個人體驗是有蠻大的幫助,影響到我的人生觀,親自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事情,「名和「利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很多事情對於人生應該有超乎名利之外的追求,這是我在急診的體悟。

問:石醫生多年來研究急診醫學,看到很多生老病死,做緊急的處置,台灣急診醫學其實有很多需要檢討改進,我以前看過林口長庚,急診室簡直像菜市場一樣人滿為患,好像是需要很大是嗎?

石富元:事實上是台灣醫療制度所導致的,大家只是希望把快速門診就當作急診,濫用急診是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會遇到生命中的難關,在那個時候被濫用、把生命機會消耗掉是件很可惜的,所以要珍惜各醫院急診的資源。

【生命經挫折勿悲觀】
問:石醫師剛講到說因為常在急診室,看淡這些生老病死,這次遇到這社會上重症又年輕的傷患,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如何彼此療傷、止痛、互相體諒?對於生命的無常,我們應該學習怎麼樣的功課?

石富元:我覺得這些大部分的人都能活存下來,事實上或許會留下傷痕,但是其實他們還是有大好的人生,大家不用太悲觀。事實上,人必須經過一些挫折,才會了解生命的偉大,或許讓有些人從此更加了解生命的意義。有很多的例子,有些人失去手腳,或是身體有一些傷殘,反而了解生命的意義,更何況我相信這些人,在現在的醫療能讓他們恢復到很好的狀態,所以不要太過悲觀。

問: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外貌、長相,或者是這些疤痕一生長期留在他們身上?

【疤痕是生命成長記號】
石富元:皮膚的疤痕可能會有,但是心理的疤痕是沒有什麼傷害的,每個人都會變老,會越來越多老人斑,一大堆皺紋,這時我也不會因此認為說我的人生完了。事實上每個人要學習接受人生的逆境,生命本來就是無常的。

主持人:是的,不要用異樣眼光去看任何一個身上有疤痕的人,因為這是一個生命的記號,生命的成長和生命的體驗,說不定比一些皮膚很平滑的人,思考更加深邃。

再請教石醫師,這一次碰到一個比較特別的問題,就是傷患的家屬在緊張、著急之下,又遇到醫療資源非常緊繃,就產生了緊張的醫病關係。通常遇到意外會怨天尤人,但事實上這些護士和醫生也是很無辜,都爆肝在搶救病患,簡單講,兩者都是可憐人,互相關係不好也是很悲哀,彼此壓力都很大的情況下,如何去溝通?傷患和家屬在醫病關係上,又如何尊重醫療的專業?

【將心比心多體諒】
石富元:我覺得其實各行各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我是感慨大家愈來愈不能體諒別人,也沒有必要講醫病的問題,事實上在街上買東西或買車票,我常常發現大家彼此很粗魯的對待,就是認為自己沒有得到適當的待遇,然後就把怒氣掛在別人的身上。我覺得整個社會上都有這種暴躁現象。

我覺得這對自己或他人都會造成傷害,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應該將心比心,多去了解別人的辛苦跟困難,如果多一些體諒,很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對醫護人員來講,我希望他們被罵的時候就算了。因為我可以體會在很多情況下,這樣的指責沒有道理,但我覺得說這是他們家屬的情緒發洩,這件事情應該迅速的過去、忘記。

像我自己平常工作,基本上如果聽到不好的話,我不會再傳,因為不好的話聽一聽,也不需要特別再跟別人講,就讓傷害儘量減低。其實很多人不是出於惡意,這不只是在醫病環境,也包括很多個人的感覺,所以我覺得這個社會要重新學習,變得比較有禮貌,禮貌是每一個人應該都要學會的。

【社會要學習溝通】
問:剛剛石醫師講到一個滿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就是台灣這個社會過去很壓抑,很多的痛苦或感受都不太願意講,可是到了民主社會,人人都有話要說,反而我們落入到另外一個極端,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可能就同時勇於往前進,別人若退步,我們就再增加壓力。
最好大家都來比賽看誰的修養好,誰不計較,而不是講話大聲就贏。這個社會上很多時候不要用粗魯的態度,而是要用優雅的態度彼此對待,這個其實牽涉到個人的修養,自己會不會太自私,事不關己、關已則亂,只要是和自己利益有關的事情,雖然不是故意,但拳頭和聲量也會變大。

石富元:我想人一定會有情緒,包括沮喪和壓力,這是沒辦法。但我們要怎麼表達是要學習來的,我覺得每一個人應該要學習比較好的表達方式,我們過去學習到的可能是很急躁、粗魯、壓迫的表達方式,大家願不願意重新來學習好一點的表達方式?這樣對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會獲得比較高的境界。

問:遇到八仙樂園意外,醫護人員工作都要爆炸了,不僅時間很長,每天都面對一些苦瓜臉,就是別人惹的禍,他們要負責幫忙善後,久而久之也會受不了。請問石醫師,在醫學教育或醫護倫理中,這種耐心的人格培養上,是否有下什麼功夫?

【生活體驗樹立典範】
石富元:我想現在都有醫學倫理,也有醫病的課程,不過坦白講,我覺得真正最需要的是生活的體驗,還有一些師長要有典範讓他們能夠學習。很多東西不是言教,而是身教,現在很多的學生或實習醫師,所以我們也要小心不要塑造一個不好的典範留給後人。

問:我有看過一些醫師寫的書,說醫師也會生病,在當醫生的時候,他不一定完全能夠了解病人的感受,但一旦他成了病人的時候,就比較知道。

石富元:可能是因為我年紀比較大了,身邊的家人或自己去住院開刀,馬上就可以體會到當病人的感覺,我也經過這段時間,所以逐漸可以體會到病人或病人家屬的心情。我覺得大家應該互相體諒,這對雙方來說都是能夠雙贏的。

問:您在急診部這麼多年,看到這些在急診部工作的醫護人員,每天都要看生老病死,而且看到很多受傷的血,自己的人格特質必須要很堅強才行吧?

石富元:對,特別是護理師很多都是很年輕的,事實上人生經驗沒有很多,大家要多多體諒他們,有些部分大家要多多包涵。

主持人:大家能夠知道體諒、溝通、信任,在我們的社會上其實是很欠缺的,特別是在發生重大意外災害、醫療很緊急應變的狀況下,我們格外要展現出信任、溝通和體諒,讓傷患可以趕快從傷痛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