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胖好還是瘦好? 有肌肉最好

鄭宇晴 2015/06/15 19:05 點閱 10003 次
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老年人健康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肌肉。(photo by 鄭宇晴/台灣醒報)
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老年人健康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肌肉。(photo by 鄭宇晴/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台北報導】老人要胖一點好,還是瘦一點好?國家衛生研究院15日指出,老年人健康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肌肉!國衛院研究顯示,「肌肉量」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的重要關鍵之一,肌肉量低的老人會增加1倍的死亡風險。專家建議,老年人要長期且規律地從事有氧運動,及受適當的肌力訓練,並多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及五色蔬果。

【肌肉量少死亡率高】
國衛院針對民國88至89年之間「國民營養與健康調查」所訪談的1512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長達9年的追蹤,試圖探討身體質量指數(BMI)、身體肌肉量與老人死亡風險的關係。「我們將老人的身體肌肉量區分為4個等份,結果肌肉量最低的這一組死亡率最高,為每年6.72%,」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莊紹源表示,「另外3組的死亡率則沒有明顯差異。」

「男性肌肉量只要低於11.4、女性低於8.6(公斤/平方公尺),死亡率就會增加1倍。」莊紹源指出,評估是否有足夠的肌肉量,是區辨老人死亡率高低的有效工具,「我們應該將肌肉量視為篩選高風險老人的重要指標,而不再強調降低或增加身體質量指數或體重。」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潘文涵也表示,過去身體質量指數經常用於評估肥胖與慢性病發生的風險,然而老年人身體質量指數與死亡風險的關係通常呈現U型或倒J型,使得對老人做體重控制的建議時,容易產生困擾。

【規律運動吃蔬果】
「肌肉的質量與能力會隨著年齡緩慢下降,特別是在50歲後,肌肉的退化會愈來愈明顯。」潘文涵建議,老年人一定要長期且規律的運動,「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都要進行,可有效維持或增加身體的肌肉量。」

潘文涵也建議,老人要多吃能夠幫助蛋白質吸收的5色蔬果,「老人的慢性病時常造成體內發炎的狀況,導致蛋白質吸收不良,而蔬果中含有可抗氧化及抗發炎的營養素,可有效提升蛋白質的吸收狀況,對肌肉的維持及養成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