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了《哈瑪斯之子》之後,我對紀錄片的看法大為改觀。以前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很枯燥無聊的流水帳陳述。然而,此片因著是真人真事自傳改編的「臥底間諜 (undercover agent)」故事,而且作者不是別人,正是巴勒斯坦恐怖組織「哈瑪斯」的元老創始人之一謝赫‧哈珊‧約瑟夫的嫡長子摩撒‧哈珊‧約瑟夫現身說法所寫。
【天人交戰】
《哈瑪斯之子》有著這層政治敏感性問題(美國反恐政策行之已有10週年,現在又有令人聞之喪膽的IS伊斯蘭國武力行動),再加上穆斯林教對叛教信徒,六親不認,即使是至親家人,也是毫不留情地可置他(或她)於死地的殘忍報復。
這兩種因素:世局現況、回教文化傳統,使得這部紀錄片,處處充滿天人交戰的內心衝突,以及臥底間諜為自保,有時不得不生活在謊言的緊張與痛苦裡,(若身分被發現,必然死定)。
換句話說,整部片雖然大部分是以訪談與交叉自述為主題,但佐以歷史圖片、影片為輔證,還有懸疑的背景音樂襯托,使得這部紀錄片很有「諜對諜」劇情片的效果,驚濤駭浪、張力十足,這也顯見奧斯卡導演納達夫謝爾曼( Nadav Schiman) 的功力。
主角摩撒哈珊從小就被灌輸仇美觀念,因他看到巴勒斯坦佔領區的很多家庭,一輩子沒住過房子,都是在難民營的帳篷度過;出入境界,都要經過以色列崗哨檢查站,就曾看過3個健壯巴人男子,幾乎全身赤裸,只穿內褲,半蹲半跪,雙手放腦後,眼神恐懼慌張,望著拿槍的以兵,靜候發落。生活在這種沒有自由人權、永遠被管控壓制的環境,焉能不起來反抗?
【看見恐怖真相】
以色列有美國撐腰,武器精良,而巴人只有簡陋軍備,所以「哈瑪斯」組織(成立於1987, 其目標就是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消失)想出「人肉炸彈」對策,以一換百或千的「恐怖主義」行動,卻是他們所謂的「聖戰」。之後,中東一些「恐怖組織」,像賓拉登的「蓋達」組織,群起效尤,多起「自殺炸彈」事件,常殃及無辜百姓,成為西方白人世界的惡夢 。
主角摩撒17歲時,曾因抗敵被抓進監牢關,在獄中他得知「哈瑪斯」也是殘忍暴力地對待戰俘,拔指甲、灌溶膠逼供,而且高級首腦暗盤交易,為達組織設定的目標,施展爆破武攻,草菅人民,罔顧百姓死活,他極不認同這種理念與作法。出獄後,他有次被聖經中一節經文「愛你的仇敵」所觸動,成為基督徒,電影中沒有對此多有著墨。
後來他被以色列情報局幹員古恩吸收,成為臥底間諜,因著他是「哈瑪斯」接班人的特殊身分,對幾位「哈瑪斯」首腦的藏身地點,以及計畫中的的恐怖行動,暸若指掌,提供了極有利情報給以色列,而避免發生的恐怖行動,包括暗殺以色列總理、希伯來大學餐廳的爆炸等,免去多起人間悲劇。
【願為知己仗義作證】
畢竟臥底間諜的身分,終究有曝光的一天。雖然在以色列國防部協助下,有機會到美國,當他決定申請美國政治庇護時,卻慘遭拒絕,那種孤立無援,求助無門的痛楚、家人,祖國隔絕的心靈孤寂,讓摩撒禁不住在鏡頭前流下淚來,也讓觀眾為之揪心,感慨美國的過河拆橋,也為當雙面人的間諜人生,感到悲哀。
後半段,本片的重點戲來了,導演拍攝的切入點,在於古恩在與摩撒共事的過程中,心態的轉折。古恩因理解摩撒對信仰的忠誠,以及他對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的貢獻,最後古恩省思各人良心的聲音、以自己違法革職的代價,千里迢迢到美國,為摩撒做證辯護,為求保住他性命。這份超越敵我、宗教、種族藩籬的友誼,的確令人動容!
古代換帖拜把兄弟,願為知己,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大概就是這種震撼人心、感人肺腹的情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