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役移工之島 叫台灣太沈重! (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5/05/31 09:45 點閱 2046 次
台灣頗能夠吸引東南亞移工,但因仲介制度層層剝削,且工時過長又未給付加班費,造成移工拿取不合理的薪資。(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頗能夠吸引東南亞移工,但因仲介制度層層剝削,且工時過長又未給付加班費,造成移工拿取不合理的薪資。(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自1989年正式開放引進外籍移工以來,移工權益在勞動部、仲介與雇主聯手之下,其勞力與薪資愈來愈不成比例,甚至形成制度性的剝削,長此以往,台灣恐將淪為「奴役之島」。

從2014年11月起,勞動部頻頻向社會釋出印尼可能在2017年停止輸出印尼移工到台灣的訊息,一方面拒絕雅加達政府「最低工資、工時比照正式勞工,超時加班費、雇傭需有自己宿舍」的要求,另一方面則在其他東南亞國家積極尋求替代勞力來源。

勞動部的做法引來勞工團體「勞動部=奴工販運部」的譏諷,迄今卻仍未解決問題,而層出不窮的移工剝削和受虐事件,在台灣的社會底層則屢見不鮮。

【問題癥結在制度】
不僅印尼,包括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移工已成為國內主要勞動力。截至今年3月底為止,國內外籍移工總人數為56.6萬人,其中產業移工34萬人,社福移工22.6萬人,另外行蹤不明的逃逸者高達4.6萬多人。

逃逸外籍移工一旦被查獲,都面臨遣返的命運。社會應該思考的是,為何會一再發生移工遭到仲介和雇主的剝削虐待?為何會造成移工逃逸?答案就在「制度」,包括薪資、工時、醫療、福利各層面,不一而足。

多數來台的外籍移工在3D產業(辛苦、危險、骯髒,Difficult、Danger、Dirty)的工作場所居多,卻因為技術不熟練或不需特殊技能,往往被以非正規勞力看待,最容易受到雇主的剝削和虐待。

3D產業具有高職災風險的場域,不僅移工發生職災的情況有愈加嚴重的趨勢,職災發生後的醫療、復健、補助,甚至賠償權益,因移工國籍和勞動契約到期,都無法給予充分保障,無形中,造成台灣勞動條件侵犯人權的負面印象。

【薪資層層剝削】
正是由於平均薪資水準高於母國,台灣才能夠吸引東南亞移工,但因仲介制度層層剝削,加上18年來未隨著國內基本工資調漲,以及工時過長又未給付加班費,造成移工拿取不合理的薪資,負擔在台生活基本開銷,甚至長期背負債務。

以外籍家務工為例,每月15,840的薪資,必須自行承擔仲介費、膳宿費和健保費等,這是不爭的現實。若非移工不堪雇主惡待,加上遇到比原有工作更高薪資的工作,移工豈會甘冒被遣送回國的風險而「用腳投票」成為非法移工?

長照服務法已經立法通過,由於長照制度缺乏照護人力的狀況,衛福部在法案中維持雙軌制的人力照護,繼續讓家務移工成為選項。這項被勞團和在野立委批評是「四不像」的立法,讓外籍家務工繼續在低薪資/多工時的環境中從事照護工作,除了可能會在2016總統/立委選舉時,成為朝野陣營攻防的焦點之一,更讓台灣繼續在國際上徒留奴工之國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