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卡麥隆連任 給台灣什麼啟示? (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5/05/10 20:16 點閱 1925 次

英國大選結果出爐,保守黨大勝,卡麥隆確定連任,但歐洲統合卻面臨嚴厲挑戰。看看英國,想想台灣,英國選民在親歐/疑歐中,以穩定和經濟因素決定首相人選的經驗,台灣2016年總統大選,人民也將在親中/疑中之間做出選擇。

英國大選揭曉,各方擔心的少數政府情況並未發生。對台灣而言,這場遠在歐洲的選舉,帶給選民的第一個啟示,是不能完全相信民調,還是要依據個人的理性判斷投票。

【選民關心荷包】
這次選舉蘇格蘭民族黨席次暴增近50倍,過去激進獨立的訴求顯然沒有市場,改採溫和的自治路線,才是王道。最重要的是,荷包才是選民的核心關切,不希望因政治分歧導致分化,多數選擇相對能穩定社會的政黨。

其次,媒體在這場選戰扮演關鍵角色。英國除電視台外,允許報章雜誌有鮮明的政治立場,英國的選舉不若台灣的激情,也沒有政黨動員舉辦大型造勢活動,政治立場不同的媒體,幾乎都會在選前以社論或專欄明確表態支持特定政黨,同時對選民下「指導棋」。

【媒體也焦慮】
今年的選舉,由於選前民調顯示是歷年來最難預測的選舉,媒體也跟著焦慮,《獨立報》更罕見地在社論中,訴諸選民「由工黨與蘇格蘭民族黨組成少數政府,對英國將會是一場災難」。

對英國而言,以英吉利海峽和北海遙望歐洲大陸,地理的現實使得大不列顛與歐洲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在國家最佳利益上,就是扮演「離岸平衡者」(offshore balancer)的角色。英國出於自身的利益,可在海峽彼端觀望歐洲諸國衝突情勢,有利益則干預;有威脅則防堵;與核心利益無傷則退出衝突賽局。

【展現民主成熟典範】
此次選舉的攻防焦點,正是歐盟對英國的利弊,甚至被拉高成為統(親歐)獨(脫歐)之爭,最終人民選擇主張脫歐的卡麥隆。

未來英國和歐盟的政經關係勢必趨緊,英國是歐盟會員國,但既未使用歐元,也非《申根公約》的成員。歐盟雖嚴肅面對國脫歐後的高度不確定未來,態度卻又反覆無常,歐盟執委會主席榮科先前不斷釋出對英國脫歐表示絕不妥協的訊息,但顧慮到英國是歐盟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主要軍事力量之一,在選前一周卻又遞出橄欖枝,表示不排除有為次要議題修改《歐盟條約》的可能性。

英國民主的成熟典範在這次國會大選中展露無遺,英國人打起選戰也很紳士,過程激烈卻平和理性;政策針鋒相對,卻少有人身攻擊,這是值得台灣學習之處。

卡麥隆未來5年勢必面對更多挑戰,對內撙節,統合政黨親歐/疑歐黨派之爭,維持一個穩定的政府,財經政策必須顧及經濟成長和勞工權益;對外分離,以「離岸平衡者」角色與歐盟折衝,又不因脫歐失去共同市場利益,影響經濟發展,並因此動搖倫敦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英國選民在親歐/疑歐中,以穩定和經濟因素決定首相人選的經驗,台灣2016年總統大選,人民也將在親中/疑中之間做出選擇。選舉過程難免造成對立,但英國各政黨或政治人物在激烈選舉中,仍展現自我節制的風度,兼顧「想像共同體」的最大利益,並未因個人意識型態激化、撕裂社會,這正是台灣需要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