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專家揭露 10種易摻假食品

蒲孝如 2015/04/29 18:29 點閱 5414 次
油品、調味料、牛奶、蜂蜜、楓糖、果汁、海鮮、穀類、酒類、咖啡是常見易摻假食品。(photo by 網路截圖)
油品、調味料、牛奶、蜂蜜、楓糖、果汁、海鮮、穀類、酒類、咖啡是常見易摻假食品。(photo by 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蒲孝如綜合報導】油品、調味料、牛奶、蜂蜜、楓糖、果汁、海鮮、穀類、酒類、咖啡是10種常見易摻假食品。美國食安專家傑夫莫瑞於29日在衛福部主辦的「APEC食品添加物管理及檢驗技術亞太研討會」中,公布10種全球性常見易摻假食品,這些食品大多是為了降低成本,添加人工的非法添加物取代天然,應謹慎選購。

回顧黑心食品歷史,早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已有摻假蘋果汁,2002年不法商人使用蘇丹紅摻雜於辣椒粉中,使顏色更為鮮艷;2008年中國爆發含三聚氰胺的毒奶粉;2011年台灣出現塑化劑、塑化劑,同年中國也爆發從廢棄的「地溝油」提煉食用油的事件,再來2013年連食品控管嚴謹的歐盟也發生馬肉中摻雜牛肉的造假肉問題。

「歷史紀錄可以看出,有些種類的食品會反覆出現黑心的問題。」受邀參加本次研討會的美國食安專家傑夫莫瑞是美國藥典食品標準資深聯絡官,他表示,台灣最近會爆發這些食安問題早有跡可尋。因為不純的油品、調味料、受細菌、抗生素或化學物質汙染的牛奶、摻雜人工糖漿的蜂蜜、楓糖、果汁、保鮮處理不當的海鮮、穀類、酒類等本來就是全球歷史上常見的易摻假食品種類。

除了上述10種食品以外,歐盟衛生與食品安全事務代表華杰鴻以及日本東京都健康安全研究中心植松洋子博士也於研討會中補充,一氧化碳用於肉品保鮮的情況依然嚴重。一氧化碳能使原本暗紅色的肉重新變成鮮紅色,雖對人體無大礙,但「假裝很新鮮」仍有欺騙消費者之虞,不新鮮肉品可能造成過敏問題。

此外,根據傑夫莫瑞曾發表於《食品科學期刊》一項研究也指出,市面上的即溶咖啡中也常出現摻雜玉米粉、大麥粉等澱粉來增加體積的情況,但實際上咖啡量可能很低。有某些經過打蠟的水果,所使用的蠟含非法化合物「嗎啉」,在體內會產生亞硝胺,有致癌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