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技術運用廣 我國研發成果佳

陳彥驊 2015/03/25 19:02 點閱 4706 次
我國團隊研發出的雷射晶體,功率約為目前市面一般商用晶體的2倍,可更廣泛的應用於國防軍事及工業加工等用途。〈photo by 陳彥驊/台灣醒報〉
我國團隊研發出的雷射晶體,功率約為目前市面一般商用晶體的2倍,可更廣泛的應用於國防軍事及工業加工等用途。〈photo by 陳彥驊/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陳彥驊台北報導】「我國自製的雷射晶體,功率為市面上的2倍!」科技部25日舉行「尖端晶體材料的應用與發展」記者會,中山大學教授周明奇指出,我國未來將能量身訂造不同功能的晶體。台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陳俊維也說,目前廣泛運用於雷射切割的「單晶」長成難度高,須維持一定的溫度、壓力及磁場,才能達到完美。

為整合台灣新穎材料開發及單晶與薄膜成長製備技術,科技部於2012年成立「尖端晶體材料聯合實驗室」,並由5個具豐富經驗與傑出技術的單晶研究團隊,經過3年努力後,在各材料製備領域上展現了世界級實力,無論在學術及應用上都大有斬獲。而該計畫目前也希望能發展出產業的核心晶體材料,並藉專利授權及技術移轉,協助我國廠商擴大國際市占率。

陳俊維解釋,所謂「單晶」,便是同一個晶體中的原子,都以相同的方式做排列,如鑽石便是最好的例子。而長晶則是非常困難的任務,周明奇解釋,必須維持在一定溫度、壓力及磁場,原子才有可能重組,若想製作完美無瑕的冰塊,就須在水變成冰的過程中,先將水加熱成小分子後,再以適度的壓力讓它們依序排列,但過程稍有閃失便無法達成。

台大擬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方正團隊長成的「BiTel單晶」與林敏聰團隊合作進行「表面穿隧掃描顯微(STM)」研究發現,該晶體的不對稱現象,可運用於新穎的自旋電子元件,引導能量傳遞的方向。該團隊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學院合作的另一項,改變能量傳輸方式的研究成果─「拓樸絕緣體」,也已在《科學》期刊上發表。

對於晶體技術的純熟度,周明奇說,台灣醫院中、高階醫療器材,如「正子斷層顯影術」是使用我國自製的「高放光雙參雜閃爍晶體」,整整比進口的晶體提高了25%的功率。周明奇指出,團隊甚至研發出的雷射晶體,功率約為目前市面一般商用晶體的2倍,可更廣泛的應用於國防軍事及工業加工等用途,已有不少歐美國家表達投資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