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長者易尋短 亟須持續關懷

李昀澔 2015/02/16 21:22 點閱 3757 次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呼籲,春節期間要多陪陪家中長者,連假過後也應持續關懷。(photo by Cambodia4kids.org Beth Kanter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呼籲,春節期間要多陪陪家中長者,連假過後也應持續關懷。(photo by Cambodia4kids.org Beth Kanter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春節期間有空多陪陪家中長者,連假過後也別忘了持續關懷。」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指出,近年來自殺未遂通報紀錄顯示,65歲以上民眾在每年3、4月時會出現一波自殺高峰,在清明節、中秋節等家人團聚的節日過後,自殺長者人數也略微上升。李明濱解釋,假期過後子女、晚輩紛紛回到工作崗位,長者容易備感孤獨、失落,需要親友付出更多關懷。

台灣雖非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的「高自殺危險區域」,但2013年時仍有3千5百多人自殺,平均每2個半小時就有1人自殺。李明濱透露,2014年全台「登記有案」的自殺未遂者共2萬4千多人,其中近5成是因夫妻、感情、家庭等「情感人際」因素而尋短。李明濱強調,春節期間部分獨居或離鄉背井者無法與親友團聚,容易觸景傷情,亟需他人的關心及問候,有時只要1通電話或簡訊,就能避免憾事發生。

【長者自殺死亡率高】
台大護理系助理教授吳佳儀表示,國內企圖自殺及自殺死亡人口雖以25至64歲的中壯年族群最多,但65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率每10萬人超過30人,是中年人口的1.5倍以上;而長者自殺死亡率長年居高不下,與鮮少願意求助、死意通常較堅定有關。李明濱分析,去年有逾38%的65歲以上自殺未遂者,是因久病厭世;因情感人際因素自殺者約28%,另有逾21%是因憂鬱、酗酒、藥物濫用等心理健康問題而尋短。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發現,春節、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過後,65歲以上族群常會爆出一小波自殺高峰。李明濱呼籲,對家中及周遭長者的關懷在假期結束後仍不能間斷,只要多傾聽、陪伴,就能減少自殺意念產生。他提醒,長期服用抗憂鬱或焦慮症狀藥物者,切忌因放假時心情轉佳或症狀改善就自行停藥,否則極易出現「戒斷症狀」,反更不利病情。

【慎防受媒體影響】
近來包括遭霸凌國中生、劫獄重囚、女演員等自殺事件,媒體無不鉅細靡遺地報導事發過程,甚至刊登死者照片,自殺高危險群很難完全避免相關資訊映入眼簾。吳佳儀指出,民眾若看了報導感到情緒低落或覺得「心有戚戚」,務必儘快向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求助。吳佳儀強調,許多醫療機構都設有精神科及身心科,家醫科及一般內科醫師也都受過相關訓練並能協助轉介,民眾應正視自己的情緒問題、及早就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陳映燁表示,一般民眾閱讀自殺新聞時,毋須太著重自殺手法等細節,但有些報導會強調自殺防治與求助相關管道,以及自殺者尋短的原因、自殺徵兆等危險警訊,民眾若發現周遭親友出現類似狀況,就應主動加強關心並代為求助。

延伸閱讀:全台心理衛生諮詢及醫療機構。
http://tspc.tw/tspc/portal/links/links_list.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