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威脅不減 野火加劇輻射汙染

方家敏 2015/02/11 19:10 點閱 4317 次
挪威科學家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所造成得蔓延野火,將導致1986年發生的車諾比核災殘留輻射化為粉塵擴散。(photo by Roman Harak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挪威科學家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所造成得蔓延野火,將導致1986年發生的車諾比核災殘留輻射化為粉塵擴散。(photo by Roman Harak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挪威科學家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所造成得蔓延野火,將導致1986年發生的車諾比核災殘留輻射化為粉塵擴散,目前在斯堪地那維亞、土耳其和義大利都已偵測到因森林大火而散播的輻射塵。科學家預估,因暖化導致的森林大火將於2023至2036年間達高峰期,即便經過輻射半衰期也會因車諾比地區的長年封閉循環使輻射無法消散。

2012年5月《全新世》期刊研究指出,森林火燒事件頻繁的年份通常特別乾燥,並且發生在濕度相對正常的幾年之後,因為濕潤的氣候條件讓植被順利生長,提供了乾旱年充分的燃料。

挪威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的生態學雜誌《Ecological Monographs》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仍有大量的銫-137殘存於車諾比核災的周遭森林,即使經過近30年的恢復期仍不見衰退。科學家擔心,近年因全球暖化造成的森林大火恐怕會讓封閉多年的車諾比地區輻射污染物擴散,對全歐,甚至全球都造成嚴重影響。

美國環境保護局指出,銫137是核分裂的主要產物,半衰期為30.17年,在衰變過程會持續放輻射,長期接觸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影響,可能提高致癌風險。當年核電廠爆炸時釋放了約85千兆貝克的銫,目前土壤中則有2到8貝克的輻射。理論上來說銫137輻射量到明年就只剩一半,但由於該地區與世隔絕,所有物種生態都是封閉循環,因此輻射仍一直存在當地的自然環境中。

《今日俄國》報導,挪威的研究團隊透過衛星影像判讀,發現在2002、2008和2010年於烏克蘭邊境都曾發生森林大火,鄰近車諾比地區,導致土壤和植物中的汙染物化為煙霧飄散,已造成約正常值10倍的輻射塵大量外洩,甚至遠播至斯堪地那維亞、土耳其和義大利。

《每日郵報》指出,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居民平均每日接觸10毫西弗的輻射,約1年內可接觸安全上限的1%。雖然量不多,但參與研究的專家莫索指出,由於火勢會使輻射分布不均,可能個別地區的輻射量會較高,甚至影響農作物。特別是菇類很容易吸收銫137,若人類吃下將接觸到更高含量的輻射。連當地的枯葉,因受到輻射影響,腐敗的速度只有正常的一半,使輻射更難消失。

研究指出,由於現行的消防設施、資金和人力皆不足,無法抵擋輻射塵外洩的危險性。科學家預測,因全球暖化所造成森林大火將使含銫輻射塵大量擴散,高峰期約會在2023和2036年間,實際影響則會一直延續到20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