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豈容回復到 政府管制物價時代?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4/12/18 09:17 點閱 2041 次

面對國際油價從2014年6月到12月急降4成,國際黃豆小麥玉米(黃小玉) 大宗商品原物料,也都齊聲下跌;但是,國內外食、零嘴、飲料等價格卻紋風不動。

引得包括知名金融教授殷乃平等部分「學者專家」大聲建議政府,應該立即回復50年前統制經濟時代的作法,成立一個高度管制性的「平準基金」,用以統一向國際市場採購,並讓政府主管機關得以正式扮演「唯一大進口商」(獨買+ 壟斷)角色,必使國內物資充裕,維持在持恆的低廉水準,讓社會民眾可以不必再繼續「遭受商人剝削」,而提高整體國民對政府施政滿意度。

【打「通縮」不是打「通膨」】
首先,這項書生見解的「餿主意」前提是認定「政府萬能」,可以否定市場力量,高效平抑物價;若此為真,則豈非任何經濟體的市場演進發展,都可以使隨主政當權者的意向而起伏變化?經濟市場豈非全都成為獨裁專政的天下?

再者,自從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以後,全世界政府所卯足全力積極應對的是「通縮」危機的大挑戰,而不是1970年代那種「通膨」危機的衝擊。

今天,先進社會經濟體,積極在努力把國家通貨膨脹率水準都政策性拉抬至2%以上,台灣物價水準相對「低而穩定」,在新加坡人眼中看來,「台灣物價真是太便宜了!」如此,我們的社會民粹,還真要用公權力,用以切斷台灣經濟與國際市場的連結,遽然強制壓低黃小玉價格嗎?

這一政府高度管制物價的作法,只會加深台灣可以一直作為「廉價社會」的謬誤願景之虛幻性而已,忽略了「高質社會」或「更高加值社會」才是真正應該追求的目標。

【「行銷分配」功能價值】
第三,大宗商品物資早已經完全民化與自由化,將其「進口專買賣權」, 再度收回到「萬能政府」所代表的政策意涵,是否定了「商業」及「行銷分配」的「中介功能」。

這種已然越來越高占市場經濟價值份額的中介功能,正是一個社會高級化,以及高素質化的重要表徵;「斷然扼殺民間經濟活力與能力」使台灣經濟又從一個已然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社會」又回復到原始的「絕對統制經濟社會」,是則政府必須加倍速提高稅率水準,才有可能維繫「無止盡的政府貼補準備」,這絕對會更加不利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效能效率與競爭力,更可能會因此創造出主事公務員貪贓枉法的機會。

總之,在今天,台灣不應該再回到「高度統制經濟時代」。「逆全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只會讓台灣退到1950年的窮困落後經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