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氣交互 全球面臨豪大雨

鄭柏揚 2014/12/16 14:51 點閱 4206 次
梅子鐵橋曾於2006年6月與2008年間遭豪大雨沖斷。(photo by wikipedia)
梅子鐵橋曾於2006年6月與2008年間遭豪大雨沖斷。(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鄭柏揚台北報導】「豪大雨是每個國家都要面對的可怕災難。」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海洋溫度持續升高,蒸發過量的水氣到大氣層,海洋與大氣交互作用更加活躍並帶來極端氣候,全世界各地區將無一倖免。

隨著海洋溫度不斷增加,過量的水氣到大氣層,使得過去150年間大氣層整整增加攝氏1度,這1度的增加量估計增加了大氣層7%的水氣。以400億公噸容量的三峽大壩為例,汪中和13日在中華基督徒專業人員信望愛社年會以「氣候變遷與防災」為題演講時表示,目前人類頭頂上的水量相當於已經增加超過了2萬個三峽大壩,往後將以鋒面挾帶超大豪雨的方式影響全世界,這將是每個國家都要面對的可怕災難。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調查報告顯示,不單是大氣層的溫度,海洋溫度其實增加更快,過去150年地表累積了許多熱能,其中90%被海洋吸收,真正留在大氣層裡面只有10%,熱能不斷在深達2000公尺的海洋累積增加,海水一旦增溫,要降溫已是不可能。

因海水跟大氣溫度不斷增加,海洋與大氣之間正以前所未見的激烈方式交互作用,也造成更極端的天氣。自從1996年賀伯侵台後,台灣許多颱風以及梅雨所帶來的雨量都逐年成長,強度與影響面積也愈來愈大。以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為例,1年的雨量,只花3天的時間就在阿里山下光了,至於未來是否出現不到3天就降下1年雨量的颱風,汪中和不排除可能性,只是無法預估會在台灣何處出現,全島都必須要嚴加防範。

2013年西太平洋共有31個颱風,分布範圍非常廣,從赤道一直到日本南方海面,數量不但多,而且有些距離台灣非常近,一旦形成,海陸颱風警報就需要同時發布。

最令人驚訝的是11月7日帶給菲律賓慘重傷害的海燕颱風,美國內陸強烈龍捲風每小時的風速約240到270公里,但海燕颱風的風速最高達到310公里,已超越龍捲風的級數。汪中和說,這個現象預告未來面臨颱風的可怕挑戰是數目多、分布廣、距離近、強度高,對人類是很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