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王傳強分析報導】九合一大選甫結束,新就任的閣揆毛治國立即表示電價有調降的空間,這對馬團隊而言實為天降甘霖之舉。一般認為,國際環境的改變,對馬英九總統慘遭滑鐵盧的油電雙漲一役,可說具「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的效應,但是由於國際油價起伏的政治因素,恐使此策略回頭重傷自己。
台灣為能源的淨進口國,國內對油電可說是「價格接受者」(price taker),台電電價算式中所包含的杜拜與北海布侖特油價,全數受國際資金走向而移動。
馬團隊於2012年實施油電雙漲政策的背景,正值美國、歐元區、日本與中國同步推行極寬鬆的貨幣政策,國際油價從2011年底的每桶80美元,在短短1年間驟升至125美元,漲幅為驚人的50%。
【電價視油價而定】
台灣的發電需要原油支撐,一旦熱錢炒高油價,國內的油電價格勢必上調。但往年就卡在歷任政客必須討好選民,遲遲不願調升物價,最後導致台電明明已虧損2,000多億,仍無法調升油電等價格,以反應實際成本。
馬團隊在第2任好不容易痛下決心,準備戴著鋼盔向前衝的讓油電等大宗物價浮動至應有成本,卻種下後續頻換內閣首長的窘境。外加證所稅困局、薪資停滯、洪仲丘事件、反服貿抗爭等反政府事端,一個接一個來襲,最後導致九合一的挫敗。
如今,國際環境漸對台灣的能源價格有助益,油價從年初110美元直線滑落至65美元上下,台電今年也有了200多億的盈餘,經濟部長鄧振中亦同意「過年前降電價」,好讓人民有感。但這個「有感期」能維持多久?
讓人憂慮的是,民主制度會培養出人民只會對民粹式利多感到理所當然,一旦政府需要撙節開銷,以利體質穩健時,就又會大喊「政府不義!」。未來一旦國際能源價格看漲,恐怕又會激起另一波抗爭潮。
【國際趨勢萬變】
細觀國際政治動態,這個情境必非毫無依據。專家認為能源價格近來的崩盤,主要是石油出口國因應西方勢力制裁俄羅斯、伊朗與敘利亞的舉措,也就是說油價反應的並非全為市場因素。
但法國總統歐蘭德稍早前不預期訪問莫斯科,與普丁總統的各項言談中,坦承之前烏東叛軍違反停火協議,此舉顯示俄國並不希望與西方陣營劍拔弩張。
倘若俄羅斯與西方國家言和,亦或是美國退量化寬鬆(QE)的政策無法持續,必須再度大舉印鈔拉抬國內經濟,這兩個動作皆會使油價大漲,恢復到年初的價位。
屆時,台電恐又必須調回至舊有的價格,人民是否會感到背叛?負面聲浪勢必將席捲而來,這對2016年的選情,恐將造成另一波的政治動盪。
短期而言,新內閣的降電價舉措確實會讓百姓鬆一口氣,但長期而言,不確定性很大。有人說民主制度就是自作自受的制度,能源價格的問題,最終離專業判斷尚遠,人民只是選擇一個「自作自受」的方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