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游昇俯台北報導】九合一大選後台灣憲政體制改革浮出檯面,對近日社會熱烈討論的修憲議題,前考選部長林嘉誠與學者專家直言,「2016前修憲完全不可能!」
台灣太平洋發展協會5 日上午邀集學者專家就台灣憲政體制改革展開座談。由於近日輿論對改行「內閣制」的聲音甚囂塵上,與會專家學者咸認實施內閣制,以台灣政治現況恐滯礙難行。
九合一選舉結果顯示民意對馬政府執政的全盤否定,固然顯示以馬英九總統為核心的行政團隊的領導問題,同時也顯示總統掌握行政權、立法權,阻礙民主發展,台灣憲政體制長期以來的問題。在「台灣憲政體制的選擇」座談會上,台灣太平洋發展協會理事長游盈隆表示,「九合一選舉透露出台灣憲政體制的陳痾,未來也可能成為2016總統大選的議題」。
前考選部長林嘉誠表示,台灣目前實施總統民選,具有民意基礎,且是國家主權象徵,這與責任內閣制實際是虛位元首的設計矛盾。未來是施行總統制、內閣制或雙首長制可以討論。如果採內閣制,總統是否還需要民選?且民主多元理想注重小黨意見等問題,都要考慮。
嘉義大學公共政策所教授許志雄也同意,走內閣制最大障礙在於總統直選。若走向內閣制,台灣現行體制有30多個部會,取得執政權政黨的國會議員將承擔行政,以政黨目前規模是做不到的,且台灣社會對民意代表普遍信任不足,政權由國會議員擔綱勢不可能。國內現行體制的問題在於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則有責無權,權責分立才是問題所在。2016選舉結果會是憲政改革的關鍵因素。
游盈隆表示,選舉結果已反映民眾對馬政府的不支持,近日提名毛治國為行政院長,凸顯了憲政體制的癥結,一個舊行政團隊的官員,本該負責的,卻罔顧民意,繼續獲得提名。游建議中央政府體制應恢復立院對閣揆行使同意權,以及賦予總統主動解散國會的權力,以落實責任政治,回歸民意基礎。
東華大學民族與事務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對憲政體制的看法接近游盈隆,但認為重點是現行體制下民意無法伸張。他打比方,台灣這部車子,外受國民黨黨產的「路況」與中國不確定因素的「天候」限制,現在不是換司機或換車子的問題,而是永遠有人只能坐後車廂,領22k的不爽的問題。
若是要改革憲政體制,與會專家均認為因修憲門檻過高,還要協調兩大黨與社會的意見,2016年前已是不可能。但游盈隆呼籲,在野黨有責任提出務實的憲改方案,2016大選時憲政改革的主張必是選舉論辯時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