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綜合報導】中國十一國慶長假,旅遊業旺盛,中國各地著名景點紛紛開始提倡「文明運動」,提升遊客的旅遊素養。中國閒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翔認為,中國遊客不文明的行為,凸顯了中國民眾的文化資本並未彰顯,若想實踐文明旅遊,必須先增進旅遊知識。
長達7天的中國十一國慶長假,根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網站指出,十一國慶長假的第4天,全國納入觀察的124個著名景點地區,共達到2061.25萬旅遊人次,比去年增加1.25%,但卻接獲上百起投訴諮詢電話,其中不乏出現民眾大聲喧譁、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插隊等不文明的旅遊現象。
近年來,中國各大城市也開始採取各種措施,不斷大力宣導文明旅遊的重要性,甚至要求旅遊業者展開導遊培訓,全程引導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自發性實踐文明旅遊的理念,甚至製作一系列的創意宣傳品,免費發放到各旅行社、景區、酒店,引導遊客理性消費、文明旅遊。
據新華社指出,中國國慶長假的旅遊人潮已開始讓各地的旅遊部門,要求旅行社加強公民教育,如福建省就製作「黑名單遊客」,對遵守景點規範的遊客給予表揚,並在長假結束後,對有不文明舉動的遊客公布在網路上。
上海市更將違規旅遊業者和旅客資訊納入投訴平台,希望能勸阻民眾避免不文明行為;九寨溝、峨眉山等各個熱門景點也開始採取多種遊客引導措施,將遊客量控制在最大承載範圍,以提升旅遊舒適度。
「中國人無論在何處旅遊,在外國人眼中常常都是毫無顧忌的大聲喧譁。」根據中新社採訪山東一家旅遊業負責人張磊表示,中國旅客長期在各地旅遊所產生的負面新聞與糾紛事件時有所聞,因此,帶團領隊已經養成在出發或到達景點前,為旅客講解該地的人文風情、法律法規與行為禁忌,但也因怕和旅客發生衝突、遭客服投訴,即使發現旅客不當行為,也只能提醒,不敢當面指責。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劉德謙認為,推出不文明旅客黑名單是有益的思考,但推動文明旅遊的第1步應是提倡旅遊理念與知識,在此基礎上才能了解各種防範制度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