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4/09/30 09:19 點閱 2542 次
馬英九總統(右)25日接見「上海市台協連鎖加盟工作委員會」台商代表時表示,爭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希望台灣對外經貿能夠取得公平的競爭環境。(photo by 中央社)
馬英九總統(右)25日接見「上海市台協連鎖加盟工作委員會」台商代表時表示,爭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希望台灣對外經貿能夠取得公平的競爭環境。(photo by 中央社)

2010 年以來,橫遭債務危機肆虐的歐洲與經濟疲軟的美國,都促使西方世界大行所謂「後海嘯時代的新貿易保護主義」,造成了全球商品貿易的嚴重收縮,同時也對所有新興市場經濟體,特別是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開發中國家,造成嚴重制約與衝擊。

尤其台灣的「鎖國經濟政策」, 竟然也因此被歸類為這一波世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被檢討與攻擊的對象,這當然更對台灣的外向型產業經濟發展,帶來莫大的挑戰壓力。

【限制性貿易增強中】
就現實基本態勢觀察,新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在國際大市場社會,仍然在繼續增加之中。路透日內瓦2014 年6 月18 日消息就指出,WTO、OECD 及聯合國UNCTAD 聯合公布的例行監督報告顯示,在截至2014 年5 月中的6 個月期間,先進20 國集團G20 成員國家,在期間內所新採實施的限制性貿易措施高達112 個。

雖然這個數字,略略稍低於之前6 個月的116 項保護主義措施,且G20 成員國家也持續聲稱,正在積極做出「更多開放貿易」的努力,但顯然「整體貿易限制」仍然持續在增加。而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G20 全體成員國家對全球市場所採行實施的限制性貿易措施,絕大多數仍在持續有效執行之中。

【全球貿易減半成長】
據2014 年第一季WTO 與聯合國貿易暨發展委員會(UNCTAD) 編製的全球數據顯示:全球貿易成長只比2013 年同期增加2.2%,僅及原本期待值的7 分之3 水準;倘若完全採用美元結算的貿易成長,則成長率更為緩慢, 較2013 年同期只成長了1.5%,若再經過季節性調整之後的實質數字更加難看,全世界的出口貿易只比上年成長0.5%,進口情勢亦復如此,令人怵目驚心。

國際貨幣基金IMF 原本預計2014 年成長率為3.6%,然而來自WTO 和UNCTAD 的最新數據都證實,全球貿易成長率很難達到預計目標值;經合組織OECD 今年5 月也警告,2014 年第一季7 國集團G7 和金磚5 國BRICS 出口,比2013 年最後一季巨幅挫跌2.6%。

而更加悲觀的統計是荷蘭政府下屬的官方智庫,經濟政策研究局使用一種不同的辦法核對了全球貿易數據之後,最近也發表指出,2014 年第一季的全世界貿易量是實質下降了0.8%, 與WTO 原預估值的差距,高達117%, 令人難以想像。凡此種種,都映現出新貿易保護主義對國際市場的波及效應,不容忽視。

【新貿易保護主義蔓延】
2014 年6 月18 日WTO 定期監測報告指出,新貿易保護主義正悄悄地在全球各地蔓延:大多數G20 成員國, 特別是主要領導國家的美國、歐盟及中國。

自2013 年下半年以來,已都增加施行了諸多的貿易保護措施,從「反傾銷調查」到「歧視外資企業的執行業務證照要求」等都有,再加上各國對其本國境內產業所不斷加碼的各種支持、補貼措施。

統計數字顯示,僅僅在2013 年11 月中到2014 年5 月中的半年時間之內,G20 主要會員國及一些開發中國家政府,就已採行實施了112 項新的限制貿易措施,及98 項貿易自由化措施,整體趨勢所顯示出來的,無非就是「貿易保護遠多過於市場開放自由化」。

【台灣本土性保護主義】
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重回保護主義」的趨勢,是國際社會共所關注的大課題。
然則,亞太區域各國政府,也隨同採取新貿易保護主義,其原因跟台灣及東亞地區國家正在進行的區域經濟整合,著有相當大的關聯;台灣也已成為這一波國際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中,典型的採行顯著性傳統式貿易保護主義的區域國家。

以台灣為例,首先必須面對國內產企業的期待與壓力,國內外經濟多年停滯甚至衰退的十分脆弱情況下,重新拾起「擴張優勢產業,保護弱勢部門」的思維,很容易就陷入「鎖國經濟政策」的框架之中:為了積極幫助己方弱勢產業,善盡政府義務,因此設下更厚實的保護高牆,減緩外來衝擊,以維繫不具優勢地位產業的產值及就業水準。

【面對兩岸服貿及貨貿】
然而,用來限制貿易、保護國內產業的,卻是與先進國家採行的常用工具完全不同的傳統式保護主義手段, 主要包括關稅、原產地證明及其他非關稅障礙,同時也會用「補貼本土產業」、「限制外商進入國內市場」的政策手段,達到「避免讓本土在地企業暴露在國際競爭之下」的效果。

兩岸面對新貿易保護主義新挑戰的應對作法,主要有:第一,加速區域經濟整合及雙邊貿易夥伴的FTA 協定,共同協力抗阻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第二,加速出口產業企業的升級進步,改善本身競爭力體質,轉變出口產業經濟結構;第三,政府應充分發揮對外攻勢職能,健全對國際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機制等。

兩岸服貿協議的延宕,以及貨貿協議的落遲達成,都已成為台灣無能面對新貿易保護主義新挑戰的「阿基里後腳筋」致命傷,台灣社會民粹與主政當局,必須肅正理性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