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 政府應付不來

李若松 / 資深媒體工作者 2014/09/04 09:30 點閱 2132 次

過去政府便民服務強調是「馬上辦」,許多政府機構在處理例行性公共事務,效率確實大幅提高,舉例說:我陪朋友的小孩去雲林西螺戶政事務所新辦身分證,現場申辦立即取證, 因為許多業務簡化或電子化, 也讓多餘人力可以更提高服務品質。

若不是政府部門的例行業務, 包括:救災或災後復原工作, 政府公部門的效率就顯得遜色許多,如921 大地震、88 風災、水災或高雄氣爆事件,救災與災區重建,政府效率讓人不敢恭維,不如民間團體來得有魄力與高效率。

高雄氣爆事件發生1個月後, 台積電在災區重建展現高科技業者的效率與彈性,確實讓中央與地方政府汗顏。高科技業者講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像在晶圓代工過程, 分秒必爭,重視每一個流程與細節。

高科技業者不僅是重視方法與效率,也回歸到他們做事的原則,就是重視人性,將心比心,知道災民需要什麼?做生意的災民希望儘快恢復店面, 可以做生意;一般居民希望回復清潔乾淨舒適的家園,參與救災復原的民間企業懂得扮演受災戶的角色,用最快速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

若以政府公部門的做法,可能要鑑定災情,釐清政治與法律責任,最後要公開招標或議價,然後再施工與驗收,只要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延遲。即便是政府發放慰問金或補助費,流程也比民間緩慢許多。

資訊業界還有一群默默行善企業家,和偏遠弱勢地方政府社會局合作,除了每月固定的救助金,定期探視弱勢家庭, 同時攜帶物資,遇到緊急狀況, 立即加碼補助。這些弱勢家庭真正需要協助,卻未必符合政府急難救助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