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烤肉 不需用放大鏡批判

林自軒 / 成大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研究生 2014/09/03 09:09 點閱 2452 次
有人將中秋烤肉視為需要改善的「陋俗」,實在有失公允與權衡。(photo by Luke Jones / Robert S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有人將中秋烤肉視為需要改善的「陋俗」,實在有失公允與權衡。(photo by Luke Jones / Robert S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中秋佳節將至,烤肉問題又將引起討論。

日前台北行天宮基於環保理由,不再設置大香爐和供桌,鼓勵信眾用手和心敬神就好。而中秋佳節將至,烤肉問題又將再被提起。

有人將中秋烤肉視為需要改善的「陋俗」,然而筆者認為種種對烤肉活動的指責,實在有失公允與權衡。反對中秋烤肉的主因有二,一是健康考量,另一是環保議題。從健康考量來看,論者陳述烤肉對國人健康的危害不能輕忽,大腸直腸癌排名國人10大癌症第3,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畏懼烤肉不合常理】
然而免去中秋幾天的烤肉,以國內許多燒烤店與各種重口味的料理店,對人體的影響相比之下,中秋烤肉的健康危害批評實在是過度畏懼。況且只停止短短幾天的中秋烤肉,便可明顯改善總體大腸直癌症狀的思考方式,更是不合常理。

至於環保議題來看,尤其是全球暖化議題火熱的這幾年間對於中秋烤肉的批評更加嚴峻。其實是一種抓小放大的批判,一年一度的烤肉風潮,對整體氣候變遷影響甚小。日常生活全年無休的交通工具,與火力發電廠發電排放的廢氣,才是影響氣候的關鍵要素。

台電資料顯示,去年火力發電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8668萬公噸。台灣主要發電為火力發電與核電,兩者總和占台灣發電量比例約90%。

【再生能源才合環保】
其他的再生能源發電只占5%不到,在未來的環境、技術、效率限制下,也難以取代前兩者。依據經濟部公布的「我國電力需求零成長可行性評估報告」,在滿足民生品質及支撐基本經濟發展所需前,我國至2030年仍無法達到用電零成長。
未來台灣還是以火力發電與核能作為主要發電。在延緩暖化危機的前提下,以更安全理性的核電,並發展其他再生能源,才是符合環保的做法。而不是大費心力來反對區區中秋烤肉。

中秋假期核心意義便是團圓,許久不見的親友與外出子女齊聚一堂。賞月、吃月餅與烤肉都是有益於氣氛歡樂的附帶活動。況且不論是需要器材與食材的自宅烤肉,或是上店家消費,也是一波不小的商機,針對烤肉活動實在不需要不合比例的方式與偏見來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