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與希拉蕊 給台灣的啟示

林自軒 / 成大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研究生 2014/08/14 19:50 點閱 2028 次
台灣是世界大經濟體之一,怎能與全球經濟 脫軌。(photo by Michael Daddino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台灣是世界大經濟體之一,怎能與全球經濟 脫軌。(photo by Michael Daddino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與大陸貿易整合,在一定基礎上,可作為他國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的誘因,如此台灣才有機會不致於「太依賴中國大陸」。

日前華爾街日報以「自甘落後」一詞,敘述台灣對外簽署貿易協定的情形。
執政黨也為此附和,總統馬英九更是評為「一針見血」。
想當然,綠營必以華盛頓日報只在意經貿層面,不懂兩岸政治關係為反駁。

巧合的是,上個月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曾表示,台灣太依賴中國大陸,可能會喪失政治的自主性。對此,綠營當然大肆宣傳引以為戒, 而此時藍營也一樣反駁,認為希拉蕊不懂亞洲與兩岸經貿關係。

經濟中有政治思考
的確,各種跨域的經濟協定必須要「經濟中有政治的思考」。歷史上許多經濟協定背後也常有國際戰略的考量。然而針對在野黨的思考對台灣未來而言,恐有欠缺偏頗之處。

希拉蕊所說的「經濟失去獨立影響政治獨立自主」之內涵,可能正好與在野黨想影響大眾思考的方向相左。事實上,希拉蕊所言,反倒是跟華爾街日報觀點十分接近。

參與貿易協定機會多
以國際經貿的觀點來說, 台灣與大陸簽署貿易協定, 正是與和緩大陸依賴的目標息息相關。因為與大陸的貿易整合,在一定基礎上, 可作為他國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的誘因,如此台灣才有機會不致於「太依賴中國大陸」。

於某些人心中所認為的與大陸貿易協定等於「加深依賴」,最後會喪失經濟籌碼, 甚至失去政治自立的觀點固然可以理解。但我們不能否認,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亞洲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假如亞洲許多國家與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台灣卻沒有參與其中,其後果將非常嚴重。

果真如此,不僅台灣出口需面對不公平的關稅競爭, 吸引外資來台的誘因將大大減少。

高關稅亦可能導致台灣本土廠商為了生存競爭,選擇到外地設廠開工,本土工作機會勢將流失。倘若無法抓緊經濟發展機會,台灣不是更沒有籌碼、更可能失去政治獨立自主嗎?

必須與世界經濟接軌
經濟貿易是交錯的生產鏈所構成,台灣擁有的高素質人力與技術,加上與中國大陸語言文化接近的特質,有助於台灣成為生產鏈上的一個重要點,世界各國也有意將台灣作為一生產連結點, 這樣台灣救可以經由大陸與世界經濟鏈大陸「接軌」。所以說,如台灣擁有更多經濟籌碼,將更有政治獨立自主的空間。

政治自主需經濟後盾
舉例來說,美國有廠商的產品以美國本土為設計中心,以台灣模組化與中階加工,最後送至大陸進行低階拼裝再銷回美國。美國之高科技設計研發、台灣工業技術、大陸廉價勞動力形成的三方利益布局,必可帶給台灣各地經濟發展機會。

但若在亞洲各國紛紛完成FTA 協定,台灣卻缺席,台灣的經濟地位很快就會由其他競爭對手頂替。

由此可見,華爾街日報與希拉蕊的評論,嚴格來說是帶給台灣相近的觀點,而台灣民眾更需冷靜地看清自己在未來的地位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