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顯示,蝴蝶等昆蟲的「吸管」材質特殊,或可作為發展醫療器材的基礎。(photo by public-domain-imag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美國研究團隊企圖模擬蝴蝶的「吸管」,製造可檢測或治療疾病的「工具」。
克萊門森大學團隊發表於《實驗生物學期刊》的研究,以蝴蝶的吸管為「模板」,發展出一種可深入細胞內部的「纖維管」,抽取細胞內液體,作為疾病檢測、治療或研究用途。
克大材料物理學教授康斯坦丁克奈夫指出,蝴蝶的吸管能汲取小至水分子、大至花蜜的各種液態物質,從材料學的觀點來看,是非常特殊的生物材質。克大昆蟲學教授彼得阿德勒分析,蝴蝶的吸管比人類用來喝飲料的吸管更「厲害」,因為蝴蝶吸管具有類似「海綿」的作用,可加速吸取花蜜。
由於「毛毛蟲」並沒有吸管的構造,阿德勒認為,要徹底揭開蝴蝶吸管「神秘的面紗」,必須瞭解吸管是如何在蛹中開始發育。
除蝴蝶外,阿德勒說,醫療器材進入人體後常有與各種組織「沾黏」的情形,但若能具備蚊子吸管的特色,就能穿透人類層層皮膚組織,深入血管或其他部位,且保持不被「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