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房價所得比略降 房價續下修

賴義中 2014/07/30 18:11 點閱 3962 次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台北報導】打房奏效?營建署30日公布今年第1季房價所得比,做為指標的台北市為14.6倍,較上季下降0.41倍;新北市為12.4倍,較上季下降0.27倍。學者莊孟翰分析,房市自去年Q4起即呈現觀望態勢,價格雖未大幅變動,但整體趨勢向下,打房雖有影響,但市場自然調節效果更強,且接下來將持續下降。

外界喜用「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買得起一棟房子」,作為判斷房價高低的指標,根據營建署首次採用實價登錄資料估算出的房價所得比,全國為7.51倍,較上季減少0.86倍,以財政部長張盛和「房價7至8倍才合理」的說法,全國房價所得比似乎已達成這項目標。

雙北房價所得比仍居高不下,台北市14.6倍已較上季「世界第一」的15.01倍有所改善;新北市12.4倍也優於上季的12.67倍;不過,仍明顯高於台中市的7.47倍、台南市的5.86倍和高雄市的7.51倍。全國最低的縣市為基隆市和屏東縣,各為4.77倍和4.64倍。

台北市的房貸負擔率為61.87%,代表家庭每月的所得中,超過6成用來支付購屋貸款,新北市則為52.53%,是台灣唯二仍超過50%、屬於民眾對房價「負擔能力過低」的縣市。高雄市、台中市和新竹縣分別為31.81%、31.65%和30.84%,屬於「負擔能力略低」;其餘14個縣市均低於「負擔能力合理」的30%。

此外,根據交易實價登錄資料計算,Q1的全國中位數房價較上季降低7.14%,營建署指出,顯示民眾在購屋時,傾向選擇低總價的房屋。

房價所得比下降,是否代表政府打房奏效?淡大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房市自去年第4季起即隨景氣慢慢向下,價格雖未大幅波動,但房價明顯已經「到頂」。上半年整體房市「價漲量縮」,但供給仍處於高水位,打房政策雖有影響,但市場供需自動調節能力更強,房價所得比至年底應都會持續下降。

「第2季還會降!」台灣房屋產業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煊指出,3、4月發生學運、5月有囤房稅、6月發生遠雄弊案,種種事件都導致房價下修,房價所得比將相應下降。此外,房價中位數下降,也呼應市場目前高總價交易量幾近「窒息」的狀況,門檻低、房價高,民眾自然選擇低總價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