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從王丹風波 看青年覺醒世代

林自軒 / 成大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研究生 2014/07/29 13:56 點閱 2612 次

日前王丹於其個人臉書發布了疑似得了腦瘤,希望移民署專案使其回台的訊息,引發了特權的問題。短時間無數網友按讚轉載,甚至有人發起一人一信投移民署,也成為新聞題材與網路上挺王反王筆戰的話題之一。

一個訊息居然可以發起如此大的波浪,代表了網路世代下改變的社會互動邏輯。然而,王丹只是一個代表,挺王反王的背後的那種情緒與族群的對立,更像是所謂的「覺醒」青年世代對保守制式派的對立。

這兩三年來台灣再度盛行街頭運動,而太陽花學運期間給了社會最大的震撼。
此世代學運最大的特色是多了習慣網路世代的年輕人。許多像王丹等意見領袖的臉書專頁成了社運訊息中心,更成了許多年輕人的精神思想麥加,形塑了對政治與社會的認知與價值觀。

立場有偏好
然而仔細審查其中的思路會發現許多值得討論的要點,是關注政治與政治人物本身須注意的地方。

從近期的社運,可體現部分年輕人的一種立場偏好。對泛道德立場的關注,勝過現實環境與法治社會的關注,如核能便是一例。此議題係專業成份大,但依舊可有理性討論的空間。

可是部分激進反核人士彷彿是核能違背了其道德潔癖般,對於台灣能源環境、產業現況、科技可行性與經濟可行性等結構問題見林不見樹,不願深入了解。
對於專家的解釋經常將其解讀為既得利益者的辯護與專業傲慢。

而更糟的一點是有些人經常以其主觀的道德高度來做違法的事,認為其「違法但有正當性」或者「行為係屬超法律性,為可阻卻違法之事由」。如之前反核團體霸占道路便是一例。

小確幸心態
其次便是目前所謂的小確幸心態, 無獨有偶,世上許多經濟發展成熟的國家的青少年也有類似的心態。在經濟相較上優渥許多的環境中成長的這一輩,出現了較上一代所不同的價值排序。

對可能的經濟躍升渴求不若上一代旺盛,更重視社會正義與精神層次的考量。相對於高風險高報酬的經濟政策自然是質疑與拒絕了。

但遺憾的是亞洲許多國家在起飛, 經濟競爭與生產替代效應片刻不停歇。

台灣本身國土狹小、資源缺乏, 又是以外貿為主要成長引擎的經濟體系,自由貿易是必經之路。自然沒有因小確幸而成為井底之蛙的理由,否則人人小確幸將是台灣總體的大不幸。

罹患恐中症
再來便是對中國大陸的恐懼,在大議題謹小慎微、戒慎恐懼非壞事。但成了心魔,只會消極解釋,忘了台灣在現實環境中的位置與籌碼, 並抱持著被無限放大與扭曲的恐懼來否定一切正面的可能,便非台灣之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