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杜巧霞教授 再不參與區域整合 台灣經貿恐邊緣化(20140718醒報人物)

陳昱穎 2014/07/24 19:01 點閱 1897 次
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員杜巧霞,站在中立立場,客觀分析台 灣的未來。(photo by 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員杜巧霞,站在中立立場,客觀分析台 灣的未來。(photo by 本報資料照片)

環宇廣播電台(FM96.7) 醒報人物現場
播出時間:7 月 18 日 18:00-19:00
主持人: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
受訪人:杜巧霞

企業界應該適時發聲,支持政府的區域整合相關政策。因為這是一個大趨勢,台灣沒辦法規避。如果再閉門造車,台灣將更遭邊緣化。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最近中國跟韓國洽簽FTA,對台灣影響非常大,也讓我們感覺服貿也好、TPP 也好、RCEP 也好,都是台灣產業大展身手和機會,台灣的經貿如果要走出去,勢必要盡早加入這些經貿組織,才能降低稅負,與全球競爭。

今天很難得邀請到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員杜巧霞。杜老師多年來專研區域經濟整合的議題,請她站在中立客觀的角度來跟我們分享,看看台灣的未來要怎麼走?

我想最近最衝擊台灣的就是中國跟韓國洽簽FTA,我們緊張得要命,因為韓國是我們最大的經貿對手。本來中國跟我們很快就要簽服貿協議,但是現在停頓了,跑去跟韓國簽。

請問杜老師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臺灣南韓是競爭對手
杜巧霞:南韓跟中國簽FTA, 對台灣的影響當然非常大。最主要就是我們跟南韓是相互競爭對手,所以我們很多產品在進入大陸的時候,可能會面對不公平競爭,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像南韓一樣取得那些優惠待遇,我們沒辦法減稅,成本比南韓高。

更重要的是,除了商品貿易外,還包括很多的服務業跟投資,甚至經濟合作的項目,都一定會是中韓FTA 裡面的重要內容。所以從這角度看,台灣商品在進入中國大陸時,會面臨不公平的待遇。

至於台商在中國大陸的布局, 他們的投資項目,甚至其他非關稅貿易障礙,一些經濟合作開放的項目,可能韓商都會比台商取得更多優惠的待遇。韓商取得了先機,對台灣長期的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台灣是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國家,我們的產業都非常需要跟全世界做生意,包括中國在內。自從太陽花學運之後,我們整個服貿協議就被擋下來了。從三月到現在也快半年了,我們其實很多東西都被檔著,包括貨貿,都受到很大影響。
問:我想台灣很多產業都要跳腳了吧?剛剛老師講的,不只是貨品、產品受影響,還會影響到服務業、台商的投資跟一些非關稅障礙的東西。請杜老師進一步說明。

目標鎖定東南亞市場
杜巧霞:我們台商在中國大陸的布局也會受到影響,還有一個我剛才沒有講到的是,就長期來看,南韓為什麼要形成一個FTA 的網絡的中心?最主要是,可以吸引更多的跨國企業投資進駐南韓。當然進駐南韓的跨國企業, 他們真正的目標是整個東亞地區的大市場,包括中國大陸也是重要的一塊。

如果說這些已開發國家的跨國企業,進入到南韓國時,他會不會再進入台灣?很顯然他進入韓國可能就會跳過台灣了。所以就台灣的長期發展來說,確有不利的影響。

根據南韓政府的說法,在2012 年它跟美國、歐盟的的FTA 都開始生效了。
結果它在2012 年吸引的跨國企業投資,來自美國的成長58%;來自日本的成長95%;來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成長幅度更高。從這角度來看,台灣FTA 的狀況,這幾年是非常的不好。這意思就是說,如果跨國企業要進駐到台灣或是南韓時,其實他最終目標是整個東亞的市場。

台灣是一個經濟規模有限的經濟體,跨國企業要進度台灣時, 不是要爭取台灣內部的市場,而是要以台灣做一個轉換的中心, 譬如說研發的中心、運籌管理中心。另外它要把更大的消費產品出口市場鎖定在東南亞其他國家,包括東南亞跟中國大陸。

如果台灣沒有辦法跟中國改善關係,建立一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這些跨國企業是不會進來的。

這些跨國企業不進來台灣,對台灣有甚麼影響?第一,台灣的資本流入會受到限制,台灣的中小企業都出去投資了,但是現在這些已開發國家的投資又不進入台灣,所以會形成台灣產業空洞化的現象。

另外一個,這些已開發國家投資進入到開發中國家時,不但帶來資本,還創造就業機會,另外帶來比較先進的管理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不管是服務業, 還是資本形成、就業機會南韓都會比台灣好。

從長期觀點來看,台灣人要有這種警覺性,跨國企業不進入台灣時一定會影響台灣長期經濟發展,還有就業機會。

影響長期經濟發展
問:剛剛杜老師提到,南韓要以成為FTA 的網絡中心為目標, 這兩三年萊外資不斷湧入,創造就業機會,創造更多資本流動, 南韓的技術跟管理都會有所提升,我們台灣就被拋的遠遠的。人家一直進步往前走,我們卻一直原地踏步,這該怎麼辦?杜老師。
杜巧霞:從很客觀的角度去看的話,最積極的辦法是我們也要加入區域經濟的整合,因為這些區域經濟整合很現實的地方就是,你加入了才不會受到那種不公平的歧視待遇。

問:現在資本比人家高、稅金比人家高,怎麼賣出產品?
杜巧霞:對,除了稅金之外, 還有法規制度跟國際的接軌。因為加入以後才知道說已開發國家所需要的,它所看重的是怎麼樣的跟國際接軌。現在根本辦法就是趕快去參與,但是如果兩岸服貿協議不通過,兩岸關係無法改善的話,我們想跟這些已開發國家或是其他國家簽FTA 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現在不是說政府去不去簽,問題是我們要簽的對象願不願意跟台灣談。
問:杜老師剛剛說,韓國本身有這個野心、企圖心,要成立一個FTA 網路中心,所以他跟東協、中國、歐盟、美國都簽了, 所有的技術、服務都流通到韓國去了。

先看中國臉色
我們台灣沒有辦法迴避跟中國合作,因為其他國家在看台灣的同時,也在看中國的臉色,看自己為什麼要跟台灣合作?台灣如果跟中國合作的話,本身就取得入門票能夠去跨越這個障礙,問題是台灣百姓對於中國本身是有恐懼、有防備的,認為他們是敵不是友,這該怎麼辦?

杜巧霞:現在民主國家裡, 當你要推行某些政策時,民意是不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像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這種政策,看起來好像跟民眾沒有深切關係, 以至於民眾會覺得我為什麼要支持?

產生這種懷疑,但我必須很誠摯地的說,這種屬於國家的大政策,其實是跟你、我的生活有密切相關的,就我剛才所提到,長期之下,如果韓國的FTA 政策網路中心陸續形成後,就台灣整體的經濟發展來講,還有台灣的就業機會,甚至你、我的薪資都會受到台灣整體大環境的影響。

全球供應生產鏈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跟台灣本身的經濟結構有密切關係,台灣是一個向外導向非常高的經濟體,我們的出口結構裡面,大概有百分之七十一都是跟國際的供應鏈連結在一起的,這個百分之七十一的連結度,就我們跟G20 國家來比的話,我們是最高的, 我們甚至比南韓還要高,南韓跟全球供應鏈體系相關程度大概只有百分之六十五。

南韓在追求FTA 政策的時候, 是非常積極的,他們的觀點是認為貿易是南韓立國的根本,如果在對外貿易上,無法持續發展的話,就會影響到國家整體的經濟成長。

問:台灣比他們更迫切需要?

杜巧霞:這種事情,也許跟民眾的日常生活沒有關係,但那是台灣整體的經濟結構問題,因為台灣的經濟規模比南韓還要小。
問:剛剛杜老師所提到的一個點,傳統過去的貿易,台灣生產產品銷售到全世界,可是現今不同,現在是全世界的產品,都有他的供應生產鏈,像是原料、初級的加工、後續的行銷包裝,分散在全世界的生產鏈,若是在全球的生產鏈上缺席,就很難做生意了。

台灣與國際密切連結

杜巧霞:是的,因為大家很清楚的一點,台灣大多數的製造業生產,都是以加工、代工形式為主,代工形式在最近這幾年,我們不斷提升它在服務業的內涵, 也就是附加價值率是不斷在提高的。

但是我們代工的產品,其實還是跟國際上有一個密切連結的關係,例如:我們出口到中國大陸, 有很大部分要再出口到國際的主要消費市場,所以形成台灣是在全球供應鏈裡的一環,但如果台灣沒有辦法更積極的參與全球產業供應鏈的話,那台灣有些生產活動很容易被其他國家的優惠待遇占有更高的份額,台灣就容易被排除。

問:其實台灣卡在老百姓不想跟一個對我們有敵意的國家開
放,或者是跟他們簽合約,立法院要審、民眾也要審,您覺得我們的顧慮或擔心,是必要的嗎?

杜巧霞: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我想,目前兩岸的關係,主要是在經貿方面發展,至於政治方面的關係,我們當然也看到已經有很大的進步,至少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上個月來台灣,意思就是雙方的接觸已經展開了。

就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很重要的進步,但民眾可能必須更實際的去體會,如果兩岸的關係不繼續改善的話,台灣整個的經貿發展,會面臨很多衝擊。

我們應該更務實的去看一下, 因為我們若無法在經貿方法取得一些優惠待遇的話,屆時,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演出的空間愈來愈小時,兩岸要談判,我們的籌碼其實是愈來愈少的。

問:南韓是我們最重要的貿易對手,那我們該怎麼急起直追呢?現在台灣卡在服貿協議,下一步貨貿;進一步我們也很想加入美國所主導的TPP,當然中國主導的RCEP 我們也很想參予。

等於是我們第一步都還沒做,更不用說第二、第三、第四步了, 卡在哪裡呢?就卡在老百姓的疑慮,大家都要監督我們跟中國簽訂服貿,我們的廠商也不講話。

請杜老師跟我們分析一下,哪些產業真的會受影響,有智慧的政府是應該要設法溝通吧?

服貿與貨貿不同
杜巧霞:首先服務貿易市場開放,到底對於一個國家影響是甚麼?就好像中韓FTA,他們一定會有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的這個部分。可是南韓好像沒有在擔心這一塊。

台灣服務業市場開放程度其實是很高的。但服務業市場的開放跟貨品貿易市場的開放,有一個基本上的不同,就是貨品開放時,國外產品會進入到台灣,以至於跟國內產品產生競爭壓力。但是服務業開放時,不是國外產品進入台灣,而是國外的投資者或國外服務業進入台灣。

它創造的就業機會是給台灣的人,而且他帶來資本也是促進台灣經濟的活絡。還有一個長期影響,促使台灣服務業的競爭力提高,因為有競爭才會進步。

我們在服務業開放程度非常高的情況下,對我們國內的服務業有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嗎?事實上沒有啊。你看我們的餐飲業,開放麥當勞進入台灣的時候,對於國內餐飲業好像也是如臨大敵一樣,好像會消滅台灣餐飲業。但結果不是,反促進台灣的餐飲業水準進一步提高。

為什麼這些餐飲業水準提高? 因為他們要跟麥當勞競爭,所以最後得利的是消費者。

人民對政府信任危機
如果真的有什麼樣的服務業, 因為受到開放政策引響而關門倒閉,其實在所有的FTA 裡面,或者是所有的貿易協定裡,都有一些救濟措施,都有政府規劃如何協助相關產業提升競爭力的相關措施。

我們政府一方面有一個貿易調查委員會,它就是專門做這種事的。另外我們也有勞委會,他有協助勞工再就業的相關措施。所以都有相關的準備措施,大家不用過分的恐懼。

問:既有這些措施,大家又恐懼,那關鍵在哪裡?而且?您覺得中國應該要再釋出更大的善意嗎?

杜巧霞:我想可能關鍵就是信心啦!還有,就是有些人對中國有過分的恐懼。他們的商務部長講過,其實中國大陸的企業要進入台灣的時候,也是戒慎恐懼。因為他們不希望對台灣造成太多負面影響,是會相當謹慎的。即使我們對大陸開放服務業市場, 我們會不會真的讓中國大陸的投資進入到台灣,那還有另一層關卡,也就是說我們承諾開放並不是就自然的完全開放。因為每一筆的投資,我們的投審會或者是投資業務處還會逐筆的去審核。

對於其他國家,台灣不會這樣,但就是針對中國大陸,台灣還有一個這樣的機制。如果他的某些投資是有惡意的,或者是說很可能對台灣市場形成毀滅性的影響,其實投資都不會准的。

政府溝通提升民意
問:請杜老師最後給我們政府一點建議,還有企業界提供一點建言。
杜巧霞:不管怎麼樣說,兩岸的關係真的就是這麼特殊。因為有全球經濟整合的趨勢,台灣又不得不參與到經濟整合的行列裡面。因為兩岸關係特殊,所以政府在推動這些貿易協定時,可能要做更多的溝通,很多都是因為不了解而造成很多的誤會。如果說這些溝通的工作可一做得更多、更好的話,我相信民間的支持是會回升的。

至於說產業界方面,我覺得產業界應該要適時的表達一些意見,如果台灣沒有辦法參予經濟整合的時候,其實產業界也是首當其衝,在國際上會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的狀況。怎麼樣讓本國經營的企業跟南韓一樣有公平待遇,就是政府必須積極的跟其他國家去簽雙邊協議。

如果說這些企業界沒有出聲支持政府的話,這樣政府也不敢去做。所以企業界也要適時發聲來支持政府的相關政策。因為這是一個大趨勢,台灣沒有辦法去規避。規避的結果就是必須面臨很多負面的衝擊。

主持人:我想無論如何,台灣是個民主開放的社會,各種多元的聲音都應該出來。台灣過去總是受限於沉默的大多數,講話就贏、沒講話就輸,有動作出來就贏。我想台灣沉默的大多數都是有看法、有意見、是明智的。但是在民主社會,大家都要講話, 讓意見彼此衝撞,最後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