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療法多 仍有2萬人治不好

李昀澔 2014/07/13 18:48 點閱 4816 次
國內癲癇病友齊聚一堂,以一曲〈感恩的心〉,表達對醫療團隊以手術大幅降低復發率、改善生活品質的感謝。(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國內癲癇病友齊聚一堂,以一曲〈感恩的心〉,表達對醫療團隊以手術大幅降低復發率、改善生活品質的感謝。(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目前全台仍有約2萬名癲癇患者,無法獲得有效藥物或手術治療。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施養性受訪時分析,癲癇治療以藥物為主,但約有4、5萬服藥效果不佳的「頑性癲癇」患者,其中有半數可接受手術或以電擊刺激腦部的輔助治療,近5成患者症狀可獲改善,但仍有約2萬人因病源不明等原因,僅能暫時緩和症狀。

超越巔峰關懷癲癇聯盟理事長曾幼玲表示,遺傳性癲癇僅占患者3至4成,多數是後天因素造成。施養性解釋,癲癇病因種類龐雜,部分患者是因頭部受傷,造成神經受損;另有患者是因腦部良性腫瘤或血管病變,壓迫神經引起發作。

也有患者因發燒或熱急症,導致「海馬迴」部位出現組織膠質化及硬化情形,少數則因發育過程中大腦皮質發育不全所致,因此治療方式也各不相同。

「癲癇患者不能因為病情獲控制,就滿足於習慣用藥,應隨時詢問醫師『還有沒有新藥物、新療法?』」施養性指出,目前僅有不到5%的患者經過治療後,從此不再發作,但抗癲癇藥物及手術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因此他鼓勵患者要以追求「完全不復發」要目標。

近27年來,由施養性主導的北榮團隊已為逾500位成人、300位兒童癲癇患者進行手術。他說明,顳葉腦區切除患者近8成,在術後2年內都沒有發作,枕葉、頂葉切除患者則約6成不再發作。

包括異常放電位置的大腦皮質具「切不得」的重要功能、多處病灶同時存在,或診斷技術無法找出病灶等患者,都無法接受手術,則需改採迷走神經電刺激術、腦深部電擊刺激術等方式治療。

現階段健保僅給付癲癇手術費用,而未提供輔助性電刺激療法補助;施養性透露,電擊板要價新台幣5、6萬元,深部電擊1根約2萬元,有時需放置7、8根,迷走神經刺激術雖已降價,但仍要7、80萬元,對患者仍屬沉重負擔。他建議,治療癲癇相關醫材可採部分負擔,但為避免申請浮濫,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必須嚴格限制深部電擊等方法,僅能作為藥物失效的第2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