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宜蘭南澳國小的原住民小朋友個個精神飽滿,高唱泰雅母語歌曲,透過敲打木樁與踩踏、拍手,搭配清新嘹亮的歌聲,響徹整個博物館。「我是泰雅族!」特展於7日舉行開展典禮,由旅美學者葉晶深入南澳國小,帶領原住民小朋友認識泰雅族傳統文化與母語,希望藉由藝術創作,讓孩子在文化衝擊的社會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美學者教泰雅母語】
101年獲得伯爾布萊特獎助的「我是泰雅族!」(I am Atayal!)教學計畫,為美國舊金山大學教育心理系教授葉晶和攝影師歐邁克共同合作執行。他們從2年前到宜蘭南澳國小,以美術與創作的方式引導學童探索族群文化,也藉由教學過程互相交流,分享語言及生活經驗。
學習過程中,原住民學童透過相機來拍攝自己、家人及泰雅文化的獨特風味;他們也藉由泰雅的編織、壁畫,學習象徵圖紋的寓意,並以繪畫、拼貼的方式,重新體現泰雅母語的文化符碼。雖然小朋友不懂英文,但仍用真摯、寬闊的心胸包容美籍的教師;而學者也以羅馬拼音教導原住民兒童認識、紀錄泰雅口傳母語。
【重獲歷史定位】
「很多時候,小朋友都是我們的發音老師!」在此計畫中擔任教學助理的歐邁克與當地的孩子建立了深厚情感。他引導原住民孩子觀察當地的人文風情,用傻瓜相機、拼貼畫展現自己熟悉的家鄉,並用泰雅母語認識、形容自己。「孩子們希望變得聰明、強壯,更有勇氣,而我們做的就是讓小朋友用泰雅母語了解自己的傳統與歷史。」
葉晶進入南澳國小教學,受到當地泰雅族長老全程的協助。「長老們希望這個教育計畫能讓下一代了解身為泰雅族人的意義並且透過教學結合語言、文化、神話,讓他們知道泰雅的歷史要世代延續下去。」葉晶說,大多數的原住民年輕人常會遇到文化多重認同的挑戰,而這次計畫就是彰顯了母文化的重要及泰雅社群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