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後的中東民主發展前景,仍難脫強人政治的陰影,深陷民主危機的敘、埃兩國,在威權體制下卻迎來高壓統治,民主前景堪憂。
敘利亞在內戰方殷之際舉行總統選舉,巴夏爾.阿塞德篤定勝出。與此同時,軍事政府掌控下的埃及,也不約而同地舉行總統大選, 選委會已正式宣布軍事強人塞西當選。這樣的選舉結果雖早在預料之中,但是敘利亞在阿塞德政府掌控的地區進行投票;塞西則罷黜民選總統穆希,在高壓統治下完成選務工作,兩國「反民主」的民主選舉特質如出一轍。
強權威嚇下的選舉
敘利亞從單純的反政府革命,在阿塞德發動連串血腥鎮壓行動後, 助長革命之火,演變成一場持續三年,夾雜宗派、種族的內戰,甚至在化武議題上,更引發美俄兩國交鋒。
選舉甫一結束,俄羅斯觀察團隨即承認敘利亞選舉的合法性,美國則譴責敘利亞的總統選舉是個恥辱。即使華府質疑正當性不足, 但這是敘利亞人民的選擇,再加上有了北韓、伊朗和俄羅斯「反美集團」的背書,阿塞德未來執政之路將更肆無忌憚,只會加劇內戰烽火,無辜平民更難有安身立命之地。
塞西領銜推翻伊斯蘭主義派穆希,引發埃及近代史上最血腥的暴力衝突後,為終結穆巴拉克政權以降的政治、經濟不穩定情勢,即佈局參選總統。今年5 月,塞西表示埃及要達成類似西方的完全民主, 至少要20 至25 年,人民必須暫時犧牲對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以換取社會穩定。藉由大選前的表態,可預見的是,未來在塞西統治下的埃及,將重返威權體制的老路,而為求安定必然會採取高壓手段,軍事政府更形強固,民主恐怕與法老之境漸行漸遠。
製造民主假象
比較敘、埃兩國的大選同中有異,在政府操控下的「反民主」選舉,選出強人主政。不同的是,敘利亞是在斷垣殘壁中,阿塞德利用國會同意與相對知名度低的對手參選,製造民主選舉的假象,並對競選對手貼標籤之下,讓敘利亞人民無從選擇。埃及則受阿拉伯之春的啟發,因著追求自由而人民蜂起推翻穆巴拉克,卻換來經濟沈淪動亂時起,這次的選舉則是在塞西強勢主導下,要人民在安定和自由間作出選擇,結果是,埃及人民選擇安定。
敘、埃兩國總統大選的過程和結果,雖各有爭議,較令人擔憂的卻是,阿拉伯之春對中東民主雖有短暫的啟發作用,但中東政局依舊紛亂,埃及、敘利亞、利比亞都深陷政府腐化、官員貪婪、經濟凋敝的泥淖。年輕一代在缺乏機會與希望、對未來沒有願景的環境裡,極端主義方興未艾,加深對西方文明與自由經濟的怨懟,反而提供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對歐美民主國家發出更嚴峻的挑戰。
一言以蔽之,西方民主制度在伊斯蘭國度的前景,以及阿拉伯之春是否會在埃及和敘利亞轉為漫長的寒冬,將取決於人民進一步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