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不唱歌 快速演化躲天敵

范捷茵 2014/06/05 19:47 點閱 6428 次
科學家發現夏威夷蟋蟀快速演化,基因改變避免發聲以躲過攻擊。(photo by Wikipedia)
科學家發現夏威夷蟋蟀快速演化,基因改變避免發聲以躲過攻擊。(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蟋蟀透過翅膀摩擦發聲,左翅基部有橫脈紋路,當右翅疊合或分開時,就會發出唧唧的聲音,但是日前昆蟲學家卻發現,蟋蟀離奇的不再唱歌了。

這群科學家在夏威夷Oahu與Kauai島上研究時發現,當地的蟋蟀竟然鮮少發出聲響,Oahu正常發聲的的公蟋蟀數量只剩一半,而Kauai島上大約只有5%。研究之後發現罪魁禍首其實是島上新種寄生蠅。這種寄生蠅透過公蟋蟀的叫聲尋找攻擊對象,將幼蟲產在蟋蟀體內,幼蟲成長過程也一邊嚙食蟋蟀,數禮拜後蟋蟀即死亡。

因此在島上寄生蠅出現後,蟋蟀翅膀上的基因出現了些微轉變,導致蟋蟀減少翅膀振動,不會成為寄生蠅的晚餐。科學家驚訝地說,這個演化過程相當迅速,因為蟋蟀發聲原理千百年來都差不多,在一般島嶼或大陸的蟋蟀也只是衍生品種不同,不曾發生蟋蟀不唱歌的現象。

而深入研究這些無法發聲的蟋蟀後,科學家指出牠們的行為已有些微不同,比方說「啞巴蟋蟀」無法以叫聲求偶,因此他們會使用趁火打劫的方式,在能發聲的蟋蟀唱歌時,躲在一旁劫掠被歌聲吸引的母蟋蟀,也就是透過快速動作來贏得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