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選填志願 學者籲家長尊重

范捷茵 2014/06/04 14:07 點閱 3363 次
學者4日提醒會考考生,選填志願時應該以興趣、熱情為重。(photo by 范捷茵/台灣醒報)
學者4日提醒會考考生,選填志願時應該以興趣、熱情為重。(photo by 范捷茵/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會考成績單5日寄發,當天早上8點考生就可以搶先從網路上查詢,教育學者4日提醒考生選填志願時,要抓到自己感到「熱血又有感情」的科系,進而發揮成為自己的「亮點」。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周韞維也向家長喊話說,小孩不可能完全符合家長的期待,「孩子將來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只是在一旁陪同,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會考成績單5日寄發,9日中午12時志願選填截止,教育專家4日趕在成績公布前,針對學生志願選填召開記者會。中華適性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立昇認為,第一個要決定的大方向就是走「學術路線」或是「技藝路線」,如果小孩喜歡問為什麼,可能是何學術型路線,或小孩喜歡動手探索,技藝型的高職與五專可能會更合適。如果大方向還無法確定,還有綜合高中可以選擇。

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也提供一張「多元智能與群科的對應參考表」,可供學生選擇高職與五專科系。

【找到自己的亮點】
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批評說,台灣教育偏重平均值的人,好學生就是每一科達到80分以上,如果單科成績很差,大家就會拼命花時間補習。但教育應該培養「達人」而不是「平人」,提醒學生正視自己的限制,發掘自己發展得最好、最有亮點的地方。比方說有些人看到血就昏倒,有些人卻喜歡幫別人包紮傷口;有人看到磚頭書就想睡覺,有些人即使熬夜也要躲在被窩裡偷看紅樓夢。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吳毓瑩認為,收到成績單後,家長先別急著對小孩發火,因為即使不愛讀書的孩子,也花了很多力氣才完成3年學業。吳毓瑩把選填志願的重點擺在「熱情」與「意義」兩個詞,要學生找到「既熱血又有感情」的方向,然後問自己未來對人生的意義為何。

【家長扮演支持角色】
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周韞維曾擔任北一女中校長,她曾親眼看過許多親子之間因為志願選填,關係急速惡化的案例,她提到一位學生想上五專,母親卻堅持小孩就讀私立高中,到了考大學之際,小孩完全放棄應考,考試當天帶著一疊武俠小說赴試。

周韞維說,如果小孩能接受家長的建議那還好,但是如果親子關係已經鬧得很僵,家長應該想想孩子感受,畢竟未來的路孩子必須自己走,若家長能給予更多尊重,小孩在開心的環境下學習會學得更好。

【愛其所選】
而台大師培中心教授王秀槐也建議,家長除了幫孩子擇其所愛,也應該提醒小孩「愛其所選」。王秀槐提到全台有3分之1的大一新生,認為自己選擇的科系不符合原來期望,更有4分之1的學生想要轉系或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