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鍾承軒表示,麻辣鍋這類油、鹹、辣的食物易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引發胃食道逆流,並演變為食道癌。(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07/426/big/%E4%BA%9E%E6%9D%B1%E8%82%9D%E8%86%BD%E8%85%B8%E8%83%83%E7%A7%91%E4%B8%BB%E6%B2%BB%E9%86%AB%E5%B8%AB%E9%8D%BE%E6%89%BF%E8%BB%92%E8%A1%A8%E7%A4%BA%EF%BC%8C%E9%BA%BB%E8%BE%A3%E9%8D%8B%E9%80%99%E9%A1%9E%E6%B2%B9%E3%80%81%E9%B9%B9%E3%80%81%E8%BE%A3%E7%9A%84%E9%A3%9F%E7%89%A9%E6%98%93%E5%88%BA%E6%BF%80%E8%83%83%E9%85%B8%E9%81%8E%E5%BA%A6%E5%88%86%E6%B3%8C%E5%BC%95%E7%99%BC%E8%83%83%E9%A3%9F%E9%81%93%E9%80%86%E6%B5%81%EF%BC%8C%E6%81%90%E6%BC%94%E8%AE%8A%E7%82%BA%E5%B7%B4%E7%91%9E%E7%89%B9%E9%A3%9F%E9%81%93%E7%97%87%E5%8F%8A%E9%A3%9F%E9%81%93%E8%85%BA%E7%99%8C%E3%80%82.jpg?1401104726)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菸、酒、檳榔、麻辣鍋,都是造成食道周圍細胞癌化的「危險因子」。北市仁愛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26日公布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食道癌認知調查報告指出,2成民眾同時有抽菸、喝酒習慣,近四分之1民眾有胃食道逆流症狀,都屬食道癌高危險群。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文?則強調,「喝酒臉紅」者易罹患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應避免飲酒。
據衛福部統計,2011年時逾2千人確診為食道癌,且自2001年以來,男性死於食道癌年齡從64歲降至58歲;王文?表示,「菸酒不忌」者罹患食道癌風險為常人的42倍,若再加上嚼檳榔,風險則增至195倍,且由於菸、酒、檳榔也是好發於頭頸部的口腔癌、下咽癌危險因子,約有2成頭頸癌患者罹患食道癌。
「喝酒會臉紅者,罹患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風險為常人14倍,」王文?解釋,約有3成國人由於體內缺乏代謝酒精酵素,造成致癌物質「乙醛」在體內堆積,引發食道中、上段表皮細胞癌化,而乙醛具血管擴張效果,臉部微血管充血就會變得「面紅耳赤」。
另一方面,多數民眾僅知胃食道逆流極易造成胃潰瘍,卻有高達7成不知胃食道逆流也是食道癌致病原因之一;亞東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鍾承軒指出,2001年時國人胃食道逆流比例約7%,現已上升至25%,究其原因,包括體重超標者日益增加,以及民眾好吃甜食、麻辣鍋、咖啡、碳酸飲料等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飲料,當胃與食道交界處不斷受到胃酸破壞,就容易引發食道腺癌。
陳冠仰表示,9成民眾都不知道胃酸逆流造成食道下端上皮細胞病變的「巴瑞特食道症」,是食道腺癌前期的典型症狀;鍾承軒解釋,巴瑞特食道症是細胞為適應酸性環境而「變性」的結果,約有1至2%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可能會演變為巴瑞特食道症,此類患者罹患食道腺癌風險為常人的30至60倍。
「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等症狀,通常已是晚期,5年存活率不到15%,」王文?分析,若能在食道癌初期透過內視鏡篩檢發現並接受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成。鍾承軒則強調,打嗝不止、乾咳不癒、不明胸痛及咽喉炎、中耳炎反覆發作,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症狀,常暴飲暴食、抽菸、喝酒及熬夜者,必須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