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相較於一般旅行團看名勝、訪古蹟的行程,在巴西興起了「貧民窟旅遊」的熱潮,以「體驗不同生活」為廣告訴求,讓觀光客深入都市周遭貧民窟巷弄中,看看缺乏衛生系統、居住空間的社區,並跟貧民窟裡笑得天真燦爛的小孩合照。但是有人批評旅行社在消費窮人,當地居民也不滿地說,觀光收益並沒有真正幫助當地改善生活。
在2014年Quality Coast國際認證計畫「巴西旅遊社會影響報告書」中提到,巴西最大貧民窟「羅西尼亞」因為警察與官員舉步不前,成為當地毒品製造、交易的場所,並伴隨著許多暴力衝突;但也因為文化開放多元,街頭上可以看到藝術塗鴉、不同生活型態的居民,加上位於兩大富裕街區之間的山坡上,吸引觀光客到此體驗里約不同的都市風情,並接受劇烈的貧富差距衝擊洗禮。
【行程消費貧窮】
每個月估計有3千5百多人向旅行社報名,3小時的行程大約要花750元台幣,可一窺印象中犯罪、毒品、疾病肆虐的貧民窟真實面貌。當地旅行團宣傳,行程規劃必須先跟當地社區、毒梟打照面,因此部分經營所得能幫助貧民窟社區發展,同時也讓親自受貧窮畫面衝擊的訪客,對世界更有同理心。
但是反對者則撻伐,行程匆匆一覽,旅客根本無法了解貧窮形成的根本原因,只是消費窮人、提供富人視覺刺激;同時,活動也時常剝奪當地居民的隱私與尊嚴。
報告中實際訪問當地居民發現,當問到「貧民窟旅遊團」對社區帶來什麼實質的益處時,居民大多搖搖頭表示「什麼都沒有」。羅西尼亞社區聯盟主席里歐說,這裡的居民早就受夠了一直被打擾、卻什麼好處都拿不到的情況,「我們只看到這群人收了錢,消費羅西尼亞社區,然後拍拍屁股走人。」
【觀光效益居民無感】
以摩托計程車司機維生的法蘭西斯可提到,旅行社宣稱的社區收益,通常都進了與旅行社接洽的負責人口袋,還有那些販賣紀念品、手工藝品的小店。至於一般居民,他說,「我只看到很多外國人湧入社區,真要說觀光客對居民帶來什麼好處,我完全看不到。」
即使是從中獲利的手工藝品攤販也表示,不同公司有不同營運手法,有些公司只顧著賺錢,並不會特別帶顧客到貧民窟的商店消費。
也有些居民表示,帶團的領隊、導遊都不是羅西尼亞的居民,他們解說時總是強調社區多麼負面,提醒大家防範毒梟、宵小之徒云云,反而固化了貧民窟原本犯罪率高、落後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