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一個沒有霸凌的社會

溫小平 / 旅遊作家 2014/05/23 19:28 點閱 2814 次

前不久,高雄有位男子要控告他的小學老師當年體罰他,讓他身心受創,至今將近三十年,心頭陰影揮之不去,決定要求老師賠償一千萬元。

雖說這是過去教育方式錯誤導致的結果,而今嚴禁體罰,甚至提倡愛的教育,但放眼四周,霸凌依舊存在校園,禍延社會。

我們是否要勸受害者,事過境遷,應該學習饒恕、放下往事, 才不會讓恨意繼續糾纏,自苦多年,以致無法掙脫。還是怪受害者當年不用功,考不好,當然會挨打,其他成績差的同學不也被打,為什麼他們都過得好好的?

選擇逃避還是對抗?

這不只是合理化體罰的說詞, 而且並未將心比心。要知道, 不管時代如何演變,體罰也好、霸凌也罷,依然存在校園之中, 凌遲著我們的孩子,這樣的受害者出了社會,不是封閉自己、對人無法產生信任,就是成為加害者,危害社會更甚。

我念小學時,兩所相鄰的學校因為省籍不同,放學時鄰校就有人丟石子襲擊我們;而我自己班上的男生,見我常常考前三名, 是老師眼前的紅人,則在教室故意絆跌我,或放學時也加入投石大隊。我回到家裡,腿上經常青紫一塊塊,跟老師申訴幾回,老師也告誡過男生,卻沒有多大用處,媽媽遂決定幫我轉到鄉下學校。

原以為鄉村民風純樸,對待新同學比較和善,況且媽媽又在該校任教,但是,我卻常見到男生欺負其他女生,女生除了哭,不敢反抗,也不懂得躲避。替女生抱不平的我,遂狠踢那個男生一腳,痛得他無法上學,從此其他男生也嚇得不敢欺負女生了。

由此事可見,我先是選擇逃避,卻沒有用,因為霸凌無所不在,即使我轉學到鄉下,其他同學還是會繼續霸凌。之後我選擇面對,甚至以暴止暴,這樣又對嗎?那個男生雖然不再惡作劇女生,然而,全班成績墊底的他, 照樣常被老師打,說不定又找機會霸凌別人。

因為他唯有找個比他更弱的人來欺負,才能彌補心裡的不平。問題是,他心裡所受的傷害又有誰關注、療癒?

霸凌不是受害者的錯

日本前文部科學省霸凌顧問小森美登里在她的著作《一個沒有霸凌的教室》提到,反擊,只會讓霸凌問題更形嚴重,我們應該從根本找出問題的源頭。

每當發生霸凌事件,我們有時候會告訴受害者,「是不是你做錯什麼事?得罪這個同學,被打,是你自己活該。」或是說他,「你就是長得一副欠扁的樣子。」

要知道,無論我們胖瘦、美醜或成績優劣,都不該被霸凌。我最氣的是大人習慣用成績判斷學生好壞,我小學沒有朋友,因為成績太好,中學沒有朋友,因為成績全班倒數,同學鄙夷的眼神,形同另一種霸凌。

電影《讓愛傳出去》,渴望以愛改變世界的男孩子,努力幫助別人,希望別人也做好事,讓愛傳出去,那麼可愛的孩子,卻被同學霸凌而死。你若說,那是他愛管閑事的後果,那麼,除了蝙蝠俠、蜘蛛人,大概沒人敢伸出援手「管閑事」了。

更糟糕的是,做父母的指責孩子,都是他太怯懦,不懂得抵抗。這麼一來,逼得孩子跟同學為敵,或是,他擔心挨父母罵, 或是爸媽衝到學校找同學算帳, 乾脆閉口不說,如果一直解決不了,只恐被逼得選擇自殺。

小森美登里就是因為獨生女遭到霸凌,自殺死去之後,她開始著手研究霸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沒有霸凌的教室上課。她特別提到,孩子因為怕父母擔心, 常會選擇保密,讓自己受苦;或是當他說出口以後,問題一樣被師長忽視,並未幫他解決問題, 或是被霸凌更嚴重,他之後也會選擇封口。

處罰無法減少霸凌

所以,對於受害者提出遭到霸凌一事時,必須即時處理,老師、同學要向專業求助,校長不要害怕學校風評不佳而刻意隱瞞,因為,學生的生命更為重要,今天不救他,明天很可能就遭迫害或自殺。

誠如這次北捷殺人喋血案, 新聞報導指出,多位受害者正在低頭滑手機,所以未在第一時間反應、逃避,以致受傷枉死。似乎責怪這些「低頭族」為何滑手機,要知道,殺人就是不對。所以,千萬不要指責受害者,都是你的錯!而是要實質的伸出援手。但是,伸手不只是伸向受害者,也要伸向加害人,設法制止他。

一般學校處置霸凌者,絕大多數都是採用記過處罰,除了讓加害者把怨氣埋在心裡,可能更助長他的霸凌恨意,成為社會的定時炸彈。

要減少加害者,就要從源頭開始解決,了解加害者的心理。電影《疏離世界》就有深入剖析, 內向的男孩在網路上認識的辣妹,卻是兩個男同學惡作劇匿名仿冒的,更誇張的是把他的裸照po 上網,害他羞愧得最後自殺。這兩位加害者就是出自缺乏愛與關懷的家庭,並且網路成癮。

用愛與關懷減少霸凌

這次北捷喋血案的瘋狂殺手, 也是深陷網路的殺人遊戲之中, 家庭富有,卻孤單沒有朋友,妄想以「殺人」成名,引人注意。這樣的心態是否源自他渴望愛與關注卻不可得,如果能更早防範,是否可以減少不幸?

如果身邊有這樣的隱形加害者,應該提供他們傾聽的管道, 多接觸引導他。尤其是父母親, 不宜花費太多時間工作賺錢,卻疏於教導子女,應該找時間相處並且傾聽。

親近的同學不要害怕成為「報馬仔」,提早告知某些同學的乖張舉止,防範於未然。

另外,校園輔導室的人力是否足夠?校園的關懷體系是否完備?教育機構除了重視考試成績、入學方式,是否更應該關懷學生的身心發展,不以成績高低論英雄?同時,教會的學生團契也可以加入關懷行列,用愛肯定所有的孩子。

我曾經在少輔院指導作文, 上課的是偏差行為的孩子,班上有個大塊頭班長,同學很怕他, 他更是採取不配合態度,不肯寫作文。我卻鍥而不舍跟他聊天, 拜託他寫一行也好,他終於寫下「我的夢想是做老大。」因為他的爸爸真的就是老大。

最後一堂課,班長代表同學上台謝謝我,我請他答應一件事,他想了想點頭答應了。當我說「讓老師抱一下」,他卻嚇得退避三舍,但是全班都在看他, 他不能食言。當我用力抱住他寬厚的胸膛時,我看到他的眼淚緩緩流下。是否,他從小就缺乏這樣的擁抱與愛呢?

希望我們多付出愛,讓社會、校園裡的霸凌事件逐漸減少,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