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修心理師門檻 恐捨本逐末

黃瓊幼 / 臨床心理師 2014/04/24 10:49 點閱 2914 次
心理衡鑑為目前在醫院執業之心理師最大宗的業務(photo by 本報資料照片)
心理衡鑑為目前在醫院執業之心理師最大宗的業務(photo by 本報資料照片)

立委提案修法放寬心理師考照資格引發爭議,這種法令的輕率修改與決定,凸顯的不僅是政策的問題,更令人憂心的是未來的國民所接受到的精神醫療服務品質下降;另一方面,對於精神科醫療的不重視與標籤化,以及最終造成病人權益的下降,實為全體國民應該嚴肅看待之問題。

我是一位臨床心理師,在醫院的主要業務是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其中,心理衡鑑為目前在醫院執業之心理師最大宗的業務,在利用相關心理評量工具或方法,對於個案的心理與情緒行為特性、人際互動模式等收集資料後加以整合並分析,因此在執行與解釋上需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背景與訓練。

【心理治療師 需靜心投入】
而在心理治療的部分,更需能在瞭解病人整體的背景下,運用此時此地的瞭解與真誠一致的理解和回應,與病人建立互信及穩固的治療關係,進而能幫助病人一起往改變的路上前進;是故,在專業心理師培養的路上,科學方法與人本思維的融合相當重要,能針對每位個案之社會性的存在,而提出相應之治療建議。

通常一天我會有2到4個病人,也足夠忙碌一整天了;衡鑑過程中,需要花費15至30分鐘的時間與個案談、蒐集基本資料,並建立投契關係。

接下來則開始半小時至2~3小時不等的心理測驗時間,結束後,尚需相當的時間將以上過程所得之資料作整體的分析和整理,並撰寫成正式的報告;。

【臨床心理師 須多年養成】
所以,工作時我總是不斷提醒自己:「靜下心來,慢慢的做,因為這樣才可以像一面鏡子,真實的反射出個案的樣貌,他/她也才有機會得到對他/她有效的治療/診斷」。

在一位具有專業的診斷、治療及觀察能力之臨床心理師的養成中,需經歷心理病理、衡鑑、心理治療等三大領域的專業訓練,最少需要3至4年,通常這些訓練為研究所階段的主要課程內容。

精神心智上的問題就如同內外科疾病一般,要瞭解心理病理方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方針;再依據病因設計出個人化的心理治療的方向,衡鑑與心理治療的課程對於培養成一位專業臨床心理師更是重要,舉凡此時此刻的同理與回應、設身處地的瞭解與專業的界線都是基本功,更深的是能瞭解心理問題當中人性、存在與倫理的一面,以幫助個案學習與其生命議題作深入、細緻的接觸與對話,進而達到自我認識與改變。

【修法急就章 勿太過草率】
在此回應立委蘇清泉認為「心理師法」下修之提議,要求臨床心理師的訓練縮短到大學畢業,以增加臨床心理師於醫院之人力,但此種決定與法令的修改是否過於草率與有失考量?

為了有足夠的人力以因應保險式醫療照護的需求、解決病人多而專業人員少的情形,應就現下醫療制度中對於臨床心理從業人員所提供的就業機會與保障福利進行討論與調整,而非魯莽地降低培養為臨床心理師過程所必需的訓練與專業課程,或要求心理師於有限的時間中執行過量的業務。

速食性、績效性、囫圇吞棗式的臨床心理師培養及服務,毋寧為捨本逐末,更如何企求能幫助於精神方面深受困擾而受苦的病患,尋求到所需的專業治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