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造神 自己想望的延伸

陳敦源 / 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 2014/04/15 16:03 點閱 1873 次

這些年,媒體上常常出現「封神」的用語。記得許久以前有一位「卡神」,不是因為她作事卡卡的,正好相反,而是她懂得操作制度的漏洞,獲得自己想要的,大家崇拜她,希望可以像她一樣有獲取利益的小聰明,媒體對她的報導,充滿了「靈驗」的崇拜,也挑動大家一起來造神。

最近,因為社會議題的澎湃,「封神」的用語更加頻繁,但是,我們心中的「神」,到底是一個甚麼樣態呢?老實說,除了崇拜、羨慕、以及「大丈夫當如是也」的自我期許之外,最重要的心理基礎就是:「那人做到了一些『凡人』做不到的事,她(或他)應該就是神吧?」

許久前中研院有一位學者,研究說台灣社會所謂的信仰,是「功利導向」的,也就是說,只要能夠解決「我的問題」,都是神人,對醫師、律師、與政治人物皆然,神是「為我所用」而存在的,因此,與其說是造神運動,媒體變為宗教祭壇的背後影武者,不如說人們心中的神,就是她(或他)自己想望的延伸而已。

或許,「無神論」者的封神用語,最多只將之當作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些「人」的為人、策略、以及人生樣態,是我所意屬的終極目標,當然,如果沒有辦法在這一生有那樣的成就,我起碼可以像收集「公仔」一樣,將這些被我封神的凡人,請回自己內心的祭壇,燒香膜拜。

政治領域更是容易造神,因為選舉本身就是一個公開的造神運動,大幅的廣告看板寫著「XXX關心您的未來」,被修過的大頭照在媒體上大肆流傳,只希望投票那一天選民可以相信「投我得永生」,但是,這樣的活動將群眾的期望拉高到一個不可能落實的程度時,「破壞神像」的動作通常也是非常暴戾的。

我還是相信,上帝創造人的時候,在他的內心放了一個空間,除了將創造者放進來之外,置入其他人們自己造出來替代品,終究都只能停留在無法填補空虛的「造神」活動而已;政治上如此,其他生命領域也都是如此,也因此,人們決定了自己一生的努力方向與果效到底會在哪裡?有誰能給我這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