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了一位歐洲古瓷收藏家的住家做採訪,華麗的裝潢,150坪的獨戶豪宅使我深深感覺到藝術家的生存,多麼需要有錢人的贊助,聊起18世紀歐洲藝術史,更使我深刻體會到藝術品帶來的階級制度與現實,十足地影響了當代西洋藝術史。但我非常認同的是,文化是時間的積累,但「台灣沒有強盛的文化」,因為短短的建國百年,能為台灣藝術帶來什麼豐富的藝術史呢?
我對台灣藝術了解並不多,各有各的領域,創意更是豐富,很醜的東西也能是藝術,或許台灣藝術家也可能有不同的性格取向,有的充滿社會關懷,有的充滿商品符號,但他們獨缺「舞台」。
這幾個禮拜藝文界發生很多事,有的跑去支持學運,搞創作,林懷民擔心新舞台消失跑去開記者會,甚至揚言上街頭抗議,爭取表演藝術的權益。表演藝術中心也正式成立,但成立大會上居然發生馬英九幫向日葵加油打氣的糗事,成功轉移文化部的施政成果。
今天我又去了國藝會看幾個藝術家跟大老闆「支持」?看了看內容,完全不懂這些創作可以有什麼吸引力。
說到這裡,我必須要說,台灣藝術仍然是小眾擁有的特權,懂得人越懂,不懂得人,代溝越大。要讓藝術成為一種文化還需時間的洗練,畢竟台北中正文化中心也花了30年才建立起一定觀眾,至於舞台硬體設備更需要時間尋找眼光獨到的有錢人,創作也是如此,藝術家可以選擇為個人理想而奮鬥,但觀眾也想好好愛你。
今日成果:
1.學運退場前 議場風景看一圈(剪接)
2.唱張雨生 蕭閎仁、潘小芬兩岸重逢
3.藝文摘要
4.全台最大西瓷收藏家 漫談收藏價值(未上)
5.瓷器工藝文化 台灣待時間考驗(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