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指出,唾液中澱粉酵素越多,分解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越強,熱量被代謝而非貯存的比例就越高,較不易導致肥胖。(photo by Dave Pullig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ystem/assets/images/000/005/509/big/%E8%8B%B1%E5%9C%8B%E7%A0%94%E7%A9%B6%E6%8C%87%E5%87%BA%EF%BC%8C%E5%94%BE%E6%B6%B2%E4%B8%AD%E6%BE%B1%E7%B2%89%E9%85%B5%E7%B4%A0%E8%B6%8A%E5%A4%9A%EF%BC%8C%E5%88%86%E8%A7%A3%E7%A2%B3%E6%B0%B4%E5%8C%96%E5%90%88%E7%89%A9%E7%9A%84%E8%83%BD%E5%8A%9B%E8%B6%8A%E5%BC%B7%EF%BC%8C%E7%86%B1%E9%87%8F%E8%A2%AB%E4%BB%A3%E8%AC%9D%E8%80%8C%E9%9D%9E%E8%B2%AF%E5%AD%98%E7%9A%84%E6%AF%94%E4%BE%8B%E5%B0%B1%E8%B6%8A%E9%AB%98%EF%BC%8C%E8%BC%83%E4%B8%8D%E6%98%93%E5%B0%8E%E8%87%B4%E8%82%A5%E8%83%96%E3%80%82.jpg?1396355486)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有些瘦子飯量極大,卻不發胖,原來是基因幫的忙。英國跨校團隊發表於頂尖期刊《自然:基因學》的研究指出,人類的基因會決定唾液中「澱粉酵素」含量的多寡,也就是澱粉酵素越多,分解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越強,熱量被代謝而非貯存的比例就越高,較不易導致肥胖。
麵包、米飯、馬鈴薯、全穀類及蔬果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過程中會逐步分解,成為供給人體能量的基本分子葡萄糖;一般建議依照個人每日活動量,適度攝取碳水化合物即可,因為消耗不完的熱量,反而會轉變為脂肪堆積在體內造成肥胖。
人體內負責分解碳水化合物的一種蛋白質稱為澱粉酵素,唾液腺及胰腺都會分泌澱粉酵素,分別在口腔及小腸中,進行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工作;而負責「製造」唾液腺澱粉酵素的基因稱為「AMY1」,胰腺則為「AMY2」。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與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個人體內AMY1基因的「組數」不同,少於4組者肥胖的風險,是多於9組者的8倍。
研究人員分析149個瑞典家庭、近2千5百名英國雙胞胎,以及逾2千1百名法國受試者的基因,證實AMY1的組數越少,唾液中的澱粉酵素就越少,代表受試者分解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越弱,肥胖風險就越高。
「過去有關基因與肥胖風險的研究,多著重於基因影響食量或能量消耗,較少從『消化』的角度切入,」國王學院基因研究暨流行病學教授提姆史佩克特表示,「這解釋了為什麼就算是食量差不多的人,還是可能有胖瘦的差異。」該團隊正著手研發透過唾液檢驗,評估肥胖風險的「快篩」方法,而肥胖風險較高者除了注意食量,可能也必須調整食物的種類,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