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台北報導】一群從未務農的大學生,揮汗進駐農村社區,為沉睡、老化的土地帶來新活力。「第四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5月開始收件,農委會水保處表示,選出來的20支大專隊伍將在暑假進駐農村,以自身專業,為農村量身訂做具創意、永續的「回春方案」,改善人口老化、農地休耕的情況,實現農村青年洄游農村創業、就業的目標。
對農事一竅不通的大專生,如何幫助凋零的農村社區展現新生命?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於31日「第四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記者會上表示,台灣工商發展迅速,農村青年人離鄉找頭路,使農村人力老化,原本孕育穀物的土地開始休耕、沉默;透過競賽,讓各系所學院大專生,發揮所長,注入年輕人的活力熱情。
過往3屆大多是農業、景觀、休憩等學系學生參加,但水保局企劃組組長吳菁菁表示,讓農村社區重拾活力,不是只有從事種田的「一級產業」,例如農村阿公、阿嬤喜歡跳舞、音樂,外籍配偶也需要學中文等,因此需要各系所學院的學生,發揮個人所長,再加上豐沛的想像力投入競賽。
苗栗山腳社區理事長葉文輝表示,不希望競賽學生把農村當便利商店進進出出,讓駐村的學生在短短兩個月內,用青年人獨有的當代創意,設計出具在地特色與產值的方案,學生、農村互利。畢業自師範大學地理系的戴瑜萱,在訪視農村過程中訓練出詢問陌生人的膽量,之後環島時,隨機採訪25個人,並為他們寫自傳,還出書發表。
參賽學生不僅要想出創意方案,更要懂得財務規劃、人際溝通,農委會補助每隊參賽者10萬元,一組10人,平均每人要用1萬塊在農村生活兩個月,設計方案的成本也得算在內;參與學生廖怡雅說,去年參賽時,組員都是碩二生,面臨畢業、參賽、駐村等多重壓力,組員們在自己與農村的事之間拉扯,但仍負責任地完成。
「我們不是給予或幫助,而是與社區居民互動,共同成長。」獲得第三屆大專洄游第三名的團隊,來自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同學,進駐苗栗山腳農村社區,發揮工業設計的專長,以苑裡「藺草」為素材,設計出拖鞋、口罩、手機套等產品,重新賦予在地發展約2百年歷史的「藺草」新生命,更以「藺暖簾」一舉拿下2013年無印良品設計大賽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