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通氣助呼吸 避免早產兒肺受損

李昀澔 2014/03/20 16:00 點閱 4965 次
英國研究指出,給予早產兒「快而淺」的「高頻震盪式呼吸」輔助,對胎兒肺部及呼吸道發育較無不良影響。(photo by jdsmith1021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英國研究指出,給予早產兒「快而淺」的「高頻震盪式呼吸」輔助,對胎兒肺部及呼吸道發育較無不良影響。(photo by jdsmith1021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快而淺」的呼吸輔助,對早產兒較有幫助。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團隊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藉由人工呼吸器輔助,給予早產兒每分鐘600次的「高頻震盪式呼吸」,除可幫助嬰兒維持生存所需的氧氣交換,更重要的是避免呼吸道及肺部受損,造成發育不良。

早產兒容易有肺部塌陷、呼吸能力不佳等問題,出生後多需要靠呼吸器輔助一段時間。成人每分鐘約呼吸10至15次,正常嬰兒約40至45次,新生兒呼吸會更急促一些。現階段早產兒使用的呼吸器,則多設定在每分鐘通氣30次以上。

研究人員追蹤3百餘名孕期未滿29周時提前出生的早產兒發現,給予高頻震盪式呼吸輔助的嬰兒,在11至14歲時,其細支氣管的結構與肺部呼吸功能,都比使用傳統呼吸治療的早產兒要好。

高頻震盪式呼吸過去用於治療因肺炎、吸入性傷害、溺水、敗血症、藥物中毒、嚴重外傷所導致的急性肺損傷,除通氣頻率遠高於正常呼吸外,就是呼吸較淺,通氣量約等於或低於「死腔」容積;死腔代表吸氣時不會進行氧氣交換的氣體體積,也就是每次吸入後,無法到達肺部深處,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隨即又被呼出的小部分空氣。

「早產兒肺部發育不完全,降低呼吸器通氣量,較不會傷害其脆弱的肺部。」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安格林諾解釋,儘管傳統通氣方式,不至於在青少年時期對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但隨著年齡增長,細支氣管結構不全及呼吸功能偏弱者,受到感染及吸入性傷害的風險,都較普通人高。

延伸閱讀: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30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