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退休舞者 難再覓事業

范捷茵 2014/03/13 20:13 點閱 3302 次
年輕退休舞者脫下舞鞋後,須面臨就業挑戰。 (photo by Aimanness Photography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年輕退休舞者脫下舞鞋後,須面臨就業挑戰。 (photo by Aimanness Photography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舞者過了30歲,不再有美好人生?根據《大西洋月刊》報導,許多舞者到了30歲左右因為健康、體力等種種因素被迫退休,但低齡退休導致他們既無法支領工會退休金,也不符合政府社會保險申請年齡。隨著年齡增長,舞者不再受到舞團青睞,從舞台退出後,也很難順利轉職,不但經濟陷入困境,心理上也容易自我否定。

【職業生涯早早結束】
一份名為「改變、促進舞者表演生涯後期轉型」的研究報告指出,現在活躍在舞台上的舞者,一般認為自己的表演事業能延續至40歲左右,但根據退休舞者表示,他們的表演事業平均中斷在三十歲過後。即使大多數舞者心底深知將來職業轉型不易,卻也坦言,還沒準備好面對未來的退休生活。

該報告在澳洲、瑞士、美國等11個國家取樣訪查發現,如果退休舞者無法成功轉業,對社會而言是一種無形的人力資源浪費。除運動傷害和體能要求迫使舞者在壯年時期退休之外,舞蹈總監一旦暗示,「你不再適合跳曾詮釋過的角色」,或後起之秀參與競爭,舞者就明白表演生涯即將結束。

已故現代舞傳奇大師瑪莎葛萊姆曾說:「每個舞者一生當中會經歷兩次死亡,第一次是當他們不再跳舞的時候,而這對他們而言,也是最痛苦的死亡。」

【缺乏退休保障】
伴隨「第一次死亡」而來的也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新開始,不少舞蹈家退休後朝演藝相關領域發展,轉行擔任舞蹈老師、選角經紀人、化妝師、服裝設計師、參與舞台設計等,但也有人進入完全不一樣的領域,如室內設計、園藝造景、私人助理、甚至幫人遛狗等。

有一部分退休舞者即便順利轉職,收入卻無法維持生計;還有一些舞者對未來感到茫然,要領取社會福利金過活。但不同國家對退休舞者的保障不同,美國的舞者不如歐洲舞者幸運,和其他人一樣,要等到65歲才有政府提供的醫療保險。

紐約芭蕾舞團前首席法葉表示,在大多數有工會的公司和音樂表演藝術家工會(American Guild of Musical Artists)中,舞者有2%到10%的退休基金,但若在55歲之前領取,就必須課稅,而部分沒有工會的公司,根本沒有為舞者做退休後的規劃。

【再次求職困難】
雖然很多舞蹈公司要求舞者到企業合作大學中進修,但舞者專注於表演事業,根本無暇兼顧學業。當他們離開舞台後,不只失去了經濟來源,學經歷缺乏與年齡增長等因素,也讓他們在就業時困難重重。

除了政府提供的就業輔助外,有一些非營利組織,如紐約舞者職業轉型中心,便投入輔導舞者二度就業、以及協助申請進修獎助學金等工作,使身心狀況仍舊積極健康的舞者,有重返勞動市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