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年輕人 血小板先生出傳記

李昀澔 2014/03/12 23:08 點閱 3272 次
《伍焜玉傳》發表,國衛院長龔行健(右上)、陽明大學校長梁賡義(右中)都到場致意。(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伍焜玉傳》發表,國衛院長龔行健(右上)、陽明大學校長梁賡義(右中)都到場致意。(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挫折、失敗、痛苦,都是過程,相信下一段生命會更好,人生就不覺得那麼苦了。」前國衛院長「血小板先生」伍焜玉在《伍焜玉傳》中,如此描述他的「哲思」。在他的新書中描繪說,伍焜玉出身寒微,卻放棄開業行醫的賺錢機會赴美深造,就算面臨低收入、種族歧視等困境仍不退縮,一項研究持續10餘年也不願輕言放棄,其態度頗值得年輕人效法。

伍焜玉在血液學、阿斯匹靈、前列腺素、幹細胞及癌症等研究領域都有傑出表現,列名美國醫學會士及歐洲科學院士,美國休士頓為表彰其貢獻,在1994年時,將每年12月9日訂為「伍焜玉醫師日」。

伍焜玉在愛荷華大學醫院擔任「研修醫師」期間,開始進行有關血小板與血栓的研究,試圖釐清血小板與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關聯;他為取得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液檢體,一天24小時只要有患者到院就親自去抽血,且立刻進行實驗,終於發現血小板的凝集現象會導致心肌梗塞與中風,而「心臟病突發時口含阿斯匹靈可救命」的方法,也源自伍焜玉的研究。

德國杜賽道夫大學心血管教授卡爾斯坦史洛曾表示,伍焜玉在33歲時發表測量血小板「凝聚指數」的「伍氏方法」,是醫學領域劃時代的發現,也為伍焜玉博得「血小板先生」的美名。

《伍焜玉傳》作者賴瑨萱表示,時下年輕人對周遭事物漠不關心、對自己的前途沒有規劃,反倒是她10多年前到國衛院任職時,發現許多學者都放棄在國外的發展機會,回到台灣來貢獻所學,「而且就算年紀很大了,他們卻好像從不知疲倦為何物。」她希望透過分享傑出前輩的故事,為下一代帶來一場「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