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國強跑製造機 村莊跑出奧運金

方家敏 2014/03/09 17:43 點閱 3440 次
衣索比亞青年靠跑步扭轉貧窮命運。 (photo by EthiopiaSport)
衣索比亞青年靠跑步扭轉貧窮命運。 (photo by EthiopiaSport)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位於非洲衣索比亞的小村莊貝科吉,人口不過1.7萬,卻創造了30個世界冠軍,16面奧運獎牌,以及7位金牌跑者。比起12億人口與2.4億人口的印度與印尼,歷年來所拿下的金牌項目都還多。除了身體構造受到乾熱氣候影響異於平地跑者,但更重要的是獨具慧眼的教練,激發年輕跑者的熱情與決心。

根據《大西洋月刊》報導,在貝科吉村,每個人似乎都有成為知名跑者的夢。不分男女老幼、不論職業高低,每個人都穿著跑鞋,並且對於所有的短跑、長跑盛事非常熱衷。衣索比亞是世界聞名的強跑國,從阿比比‧比基拉於1960年赤腳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奧運金牌的黑人運動員起,就讓衣國聲名大噪。而1萬公尺長跑世界紀錄保持者,長跑名將貝克勒也是出身於貝科吉的跑者之一。

【環境造就長跑基因】
其後15年,奧運的長跑項目都是由衣索比亞包辦,一共拿下了44個奧運獎牌,其中最著名、實力最堅強的跑者都是出身自貝科吉所在的阿西爾地區。作家大衛‧愛普斯坦在《運動基因》一書中就引用了格拉斯哥大學生物學家亞尼斯‧皮奇拉迪斯的研究,指出這種擅於長跑的「基因」是來自於居住於尼羅河谷的居民,當地人適應了炎熱、乾燥的氣候,讓演化出手腳細長、身體散熱快的特性。

皮奇拉迪斯的研究中提到,東非尼羅河谷民族的小腿肌肉緊實,腳踝在跑步時消耗的能量較少。再加上地處於高達6千到9千呎的山地,讓居民習慣稀薄的氧氣,製造紅血球的速度比平地人更快。但知名的貝科吉跑者多羅‧德貝勒指出,當地的民眾因為務農,因此生活非常規律也很守紀律。又因為沒有交通工具,所以每個人都是靠跑步移動,這對於長跑訓練者來說是必備條件。

【跑步扭轉貧窮】
在阿西爾地區的諸多小鎮中,貝科吉的海拔高達9千英呎,是最高的一處。跑者從小就習慣在空氣稀薄的地區活動,而且當地森林廣袤,在這種自然環境下,跑者必須不斷的閃躲遮蔽物,因此他們在參加定向越野、長跑、或障礙賽都較其他參賽者更有利。但貝科吉的跑者之所以能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訓練過無數世界冠軍的教練艾薛杜。

衣索比亞政府2年前出資6.7萬美元設立了跑者訓練中心,由艾薛杜負責挑選12歲以上、20歲以下的人才,進行2年的訓練。曾擔任過健身房教練、當過軍人,不擅長跑步的他卻獨具慧眼,能夠挑選出最精良的人才。他認為,成為一名成功的運動員所必須具備的因素就是熱情與決心,這比所有的技巧、體態、爆發力都還重要。

衣索比亞全國的每年人均收入為400美元,其中有40%的人口生活在每天不到1.25美元的貧窮線以下,當一個跑者成了民眾扭轉命運的唯一方法。成功的馬拉松跑者靠著贊助、獎金、代言費用就能夠致富,每次活動最多能賺25萬美元。有不少跑者都靠這筆錢回到家鄉做生意、置產,安享晚年。貧窮是貝科吉村民的負擔,卻也成了年輕人改變未來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