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消費者原本預期國內物價會如政府所言般回穩,而可以稍微鬆口氣,事實竟是國內豬價、雞價、蛋價、米價、水產、水果等重要民生物資不降反漲,還漲幅驚人,讓多數民眾叫苦連天,而主管官員「只漲幾毛錢、價格在正常波動範圍」等無關痛癢的回應更令民眾為之氣結。這波物價上漲民怨持續累積,政府主管部門的消極不作為確實需要檢討改進,否則馬總統的施政滿意度還會持續創歷史新低。
【農產品預警機制失靈】
首先是農產品預警機制的失靈,國內幾乎年年發生農產品產銷失衡的慘況,學者專家一再呼籲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要建立完備的農產品價格預警機制,以穩定農產價格和農民生計。政府部門雖宣稱已有預警機制,但是從這次豬價、蛋價、米價、香蕉、蝦價等連番上漲,卻看不到相關部門事先有積極作為來穩定物價,顯示政府所謂的預警機制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政府應該在農業生產初期政府即啟動「農產品價格波動監控系統」採分級制(如景氣訊號燈),針對價格波動嚴重性採取不同的因應對策,務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農產品價格回穩,以平息民怨。這樣的標準運作模式要如防疫體系般,平常就要不斷演練,找出缺點予以改進,並建立各相關單位間的默契才能發揮功能。
【產銷資訊落後】
其次是對農產品產銷動態掌握不足;此次物價上漲商家均稱係因受到天然災害或病害影響導致原物料上漲的不得已作法。這樣的說辭是否屬實?為何政府部門並未對外清楚說明?皆透露出政府部門對於農業生產基礎資料和產銷即時資訊的掌握能力嚴重不足,才會讓有心人士藉機炒作;農政機關應儘速建立完備的農業基礎資料庫。
再者資訊不公開透明,政府部門對於市售物價波動的監查經常喊人力、經費不足,其實各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解決之道不外透過公益團體以及消費者共同來加入監督的行列,政府部門則將相關資訊例如今年發生的天災、病蟲害對作物影響程度、農作物生產成本變動、市場供需變動等公開透明化讓外界容易取得,不僅可以解決長期生產者和廠商間產銷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也才能發揮社會監督的力量。
而我國相關單位卻經常以怕影響農民生計為由,將許多資訊予以封鎖讓外界無從知悉,但是真正受惠的並不是農民。以此次米價上漲為例,農民早已出脫所種植的稻穀,現今稻米主要集中在政府和糧商手裡,因此提高售價並非農民受益,政府動機啟人疑竇。政府應儘量將農產資訊公開透明化,由全民一起來監督物價波動和食品安全。
【政府無能應變】
最後是應變能力不足,面對國內漲價風早已引發民眾的不滿,政府部門卻聞風不動,遲遲未有具體行動來避免連鎖反應。事實上,面對物價上漲,政府有許多政策工具可以來因應,例如釋出庫存量、開放自國外進口、嚴懲囤積哄抬行為等來穩定供需和價格,同時去除民眾漲價預期心理。
馬總統一再強調全民拼經濟的重要,卻對物價上漲視若無睹,此種將民生大事視為政府小事的思維,只會增加民眾對政府的惡感,如何齊心拼經濟?